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公共利益的概念尽管历史久远,在现行法律文本中反复出现,在学界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在众说纷纭的公共利益面前,提炼出公共利益的基本要素,揭示其与政府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准确把握公共利益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92.
常春  沈慧 《理论界》2003,(6):135-136
人类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扩张、信息经济的联网和生态环境的互动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在全球化环境下,学校德育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更新原有的德育方法,通过交往进行德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素质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一、对教育意义上交往的界定以及交往对德育的意义 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的活动。人类的交往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同体总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 ,不能从根本上普遍地代表每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因而成为虚幻。但是 ,个人只有在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和贯彻“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产党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扩大群众基础 ,克服虚幻性  相似文献   
94.
回顾并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研究轨迹及现状;认为法学界至今对社会公共利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也使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和保障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应从法哲学、部门法的基础理论、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奉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也不能奉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主义。应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真正的集体主义。这种新的真正的集体主义,应该是注重个人、完善集体的集体主义。在这样的集体主义指引下,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6.
公共利益范畴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无论是在规范性文件还是在法学理论中,“公共利益”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公共利益作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表现为利益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极端广泛性。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97.
高志宏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83-193
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两种错误倾向.以公共利益为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立法大致经历了公共利益统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独立化立法三个阶段,立法本位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转变.科学公共利益观应当是一种和谐包容利益观,要求客观看待社会利益多元化,科学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要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之合理诉求,也不能无限夸大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保护公共利益是我国未来立法的重要导向之一,为此要厘清公共利益内涵外延、规范公共利益立法表述,创新公共利益立法模式,尤其是要通过类型化立法方法和民主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明确行政实现公共利益的比例原则,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8.
解读“以人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亢安毅 《人才开发》2004,(3):15-15,14
随着人学研究的兴起和人的地位的提升,“以人为本”已作为一个文化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组织管理的主导原则、城市建设的核心指导、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个性化服务的中心宗旨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象征等等。那么,到底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 多数人都认为“以人为本”就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因为马克思曾明确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直接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而且视“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人  相似文献   
99.
正企业是个小社会,可以说,社会上的问题都可以在企业中"浓缩",企业与社会一样具有复杂性。管理问题的产生多与人有关,也因此多与人的素质层次、利益分配、价值观等的差异有关,与人有关的权力架构和利益分配等衍生出来的问题往往成为工作中的痼疾,管理运作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和利益争端大多以隐蔽的形式存在,有时很难去透视它,但都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权力争斗所折射的问题多姿多彩,一些诸如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差异、组织成员素质差异以及各种类型权力的差异等都使得"公司政治"在企业  相似文献   
100.
河南省南阳市"拆迁办"招募十多名爱滋病感染者组建拆迁队,威逼小区居民拆迁,扬言不搬迁就感染你。居民报警,民警威胁说不要跟艾滋病人接触,否则会感染爱滋病。此种恐吓加欺骗的行为实在无耻。当前,为了拆迁,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使出一些"下三烂"的手段对拆迁户威逼利诱。比如一些拆迁队用高音喇叭在一些拆迁户门前日夜"宣传政策",给拒绝拆迁的居民的车胎放气、扔砖头、断水断电等,都很不得人心。而组建"爱滋病拆迁队"搞拆迁,要算是最阴毒的一着损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