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需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建构学生的个体化意义。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型模式具体体现为:围绕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实施教学活动,师生共同营造交互式的英语学习情境,评价教学效果时采用积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2.
在贝克的《风险社会》中 ,“反身性现代化”和“风险问题”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核心主题 ,而“个体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借助这三个概念 ,集中介绍了贝克对性别身份、婚姻家庭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3.
胡睿 《理论界》2014,(4):186-189
本文从中国个体化社会的视角,分析专业新闻生产的改革进路。中国当前处于个体化的进程之中,根据中国社会个体化的特征得出社会信息需求,说明相对于自媒体,组织化的专业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亦即有其存在价值,新闻生产改革的目标即是为满足社会需求,总体依照专业化和开放性相结合的改革进路,针对新闻发现、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三个新闻业务环节具体分析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4.
西欧主要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后,纷纷步入晚期资本主义,贝克认为个体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特征。在福利国家的背景下以及教育、劳动市场、社会流动的社会情境下,个人逐渐从阶级、核心家庭、性别地位等社会预设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其自身生涯的书写者。尽管个体在获得自我解放的同时面临着自我选择的机会与风险,但个体化冲击并瓦解着工业社会的封建基础。个体化理论重新界定了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传统的断裂,阐释了社会变迁中行动者如何在社会结构变动中作出选择。在我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家庭领域中的代际关系、家庭责任、养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变化,在关于现代化的各种理论中个体化理论对于理解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乡村衰败成为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如何重建乡村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从个体化理论出发,指出乡村社会的个体化是当前乡村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过度个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乡村发展的社会基础,使乡村面临着矛盾凸显、治理弱化、公共精神消解等诸多治理困境。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法治建设和培育社区文化等途径,增强个体对乡村的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应是个体化进程中乡村重建和复兴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6.
张羽 《百色学院学报》2011,24(2):102-106
《王子的历程》是一首典型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叙事诗。它以男性视角描写男性的生命历程,揭示出以王子为代表的父权制社会中个体化失败男性的精神世界和这种不良个体化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一、个体化主题的出现及本文主旨(一)退入私人领域的宗教在宗教研究中,经典世俗化理论①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社会和个人心灵中的宗教衰退。不过,在纷繁多姿的各种新老宗教经验面前,世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征地与撤村建居在中国农村大范围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中国一个北方村落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征地与撤村建居后,农村女性个体化现象快速显现,与之相伴生的是,农村家庭中夫妻权力模式也逐渐从男性集权走向夫妻平权。通过对夫妻权力相关理论的梳理,试图对这种夫妻权力模式所发生的转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9.
在全球化过程中,有许多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全新的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有可能在未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个人发展形态,并进而改变个人的本质和个体生活。它在客观上表明了在地区、国家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个人的社会化需求,是历史理性极富生命力的表现。也表明目前所取得的全球性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整体人类生活条件。当代人从“人之为人”走向“人对自己是谁”、“自己之为自己”的本质过渡。  相似文献   
60.
自涂尔干开始,主流的西方社会学就认为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生成和延续的基本动力,并且从西方社会实践中抽象出职业伦理、新教伦理以及交往伦理等集体意识的表现形式。但是当前西方国家出现的各种社会不合作现象表明,高度不确定性这一新的社会特质,尤其是社会个体化趋势使集体意识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凝聚力大打折扣。当代中国以一致的集体利益为基础创造出良好的集体意识,从而维持了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团结状态。集体意识的知识谱系及其与西方社会互动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需要通过共同体重建来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社会团结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