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83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059篇
社会学   35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立  方可 《民族论坛》2014,(11):12-13
10月23日上午9点,全省民族运动会在岳阳市体育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在《爱我中华》雄壮的乐曲中拉开帷幕。寓意着56个民族团结一心的民族之花方阵及彩旗方阵、国旗方阵、会旗方阵缓缓入场,随后,来自全省14个市州和17个民族县市区31个代表团的各族兄弟姐妹逐一登场,各具特色的民族盛装如花盛放、绚烂多彩,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52.
海泉 《老友》2014,(10):43-43
正叶剑英元帅的《攻关》一诗写道:"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用此诗来形容刘少俊晚年攻坚克难学习诗词,非常贴切。刘少俊是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人,自幼家庭贫穷,念完小学就辍学了。为生计所迫,他开过拖拉机、种过田、修过铁路、习过武、行过医。坎坷的人生,练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进入晚年后,刘少俊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文化水平低,自学的话难度很大,又没有老师教,他很郁闷。  相似文献   
53.
正2013年5月,威海市慈善总会出台了《企业个人冠名慈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创新推出企业(团体)、个人(家庭)冠名慈善基金捐助新模式,搭建起大众化、透明阳光的爱心平台,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方式设立基金,表达爱心。截至目前,爱心单位和个人共在市慈善总会设立冠名基金23个,基金总额283.66万元,已支出167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24人。  相似文献   
54.
像其它艺术形态一样,文学的创新以转型时代的文化碰撞、流变为底色.是一个时代精神状况的写照。每个文学巅峰的到来,都有文化的创生与繁荣作为铺垫。正是从东汉初年开始的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儒、道文化的融合与重构.为中华唐、宋文学的高峰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而利玛窦则开启了中、西文明的第二季大规模碰撞、裂变与创生,带来了中华文学从明清到现当代的又一个花团锦簇时代。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两种文化的交触是必然也可能完成的,并将会带来文学艺术的创新、繁盛时代。面对“时代转型与文学创新”的议题,坚持这样的文化自信与定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5.
以往,关于老舍与满族历史及精神文化是否存在关联的问题,未受到学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系列肯定结论.应当透过老舍研究个案,加深理解中华文化以及文学多元并存、交流互动的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解国内多民族的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情状.只有在文学研究界普遍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未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才会浑然汇通.研究者们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学术工作的得失益损.  相似文献   
56.
, 《中国社会导刊》2013,(2):23-23
“孝有三: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对孝的道德规范作了专门记载。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临近元旦、春节,回望一年,我们是否做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在人们心里,传统孝道文化是否历久弥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是否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57.
在中原地区,一些回汉村庄结成数百年不渝、情同手足的友好关系,民间称之为"社亲".仁义、感恩、重诺、守信等传统美德是这种关系的道德基础,仪式化的情谊交流方式以及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的文化理念是这种关系的保证.回汉村庄的这种情谊扎根在传统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不可忽略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8.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9.
中华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学校实施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尽管不同课程和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但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各课程教学与中华文化教育结合的共同出发点与归宿.由于学科间的差异,中华文化教育与不同课程相结合的意义不同,结合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英语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使其与中华文化教育的结合具有特殊的意义;英语专业课程的文化属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基础;观念的更新、中华文化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明确定位、教育者素养的提高等,是两者结合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0.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