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55篇
  免费   3825篇
  国内免费   802篇
管理学   24518篇
劳动科学   1466篇
民族学   8021篇
人才学   5009篇
人口学   1524篇
丛书文集   43870篇
教育普及   4篇
理论方法论   9347篇
综合类   82482篇
社会学   17329篇
统计学   5112篇
  2024年   764篇
  2023年   3034篇
  2022年   1381篇
  2021年   2401篇
  2020年   2755篇
  2019年   2995篇
  2018年   1286篇
  2017年   2348篇
  2016年   3571篇
  2015年   5329篇
  2014年   12781篇
  2013年   11537篇
  2012年   13241篇
  2011年   14278篇
  2010年   13509篇
  2009年   13550篇
  2008年   15888篇
  2007年   11414篇
  2006年   10314篇
  2005年   10276篇
  2004年   9614篇
  2003年   8835篇
  2002年   7945篇
  2001年   7240篇
  2000年   5351篇
  1999年   2076篇
  1998年   1272篇
  1997年   1009篇
  1996年   731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全面进入中国并产生极大影响。吉林省拥有朝鲜族人数较多,因此"韩流"对于吉林省的影响较之其他省份更为直接、深远。省会长春市更是"韩流"受众主体大学生的主要集聚地,"韩流"文化已经对这一群体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韩流"在长春市大学生中流行的现状及外在形成条件和内在驱动原因,用调研数据、采访实况阐述"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长春市各高校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无数先人智慧和心血,需要后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大学生是我国的栋梁之才,肩上有着建设祖国现代化的重要责任。在如今快节奏发展的今天,文化背景越来越多元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和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自清代都柳江河道疏浚以来,人群流动日趋频繁,位于都柳江下游的葛亮寨因商业化发展吸引了不少移民经商定居,其中包含了部分由都柳江上游及支流迁徙至此的苗民和侗民,其族群身份与认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复杂性与模糊性。文章以葛亮寨的苗侗移民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经由对孔明这一形象的演绎重构"村落历史",并透过一系列仪式实践建构和表达"我群"身份认同,进而将文化带入族群问题的讨论,试图说明族群意识的形成既与社会历史过程有关,同时也是文化创造与重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5,(3):109-112
<正>《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后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使中国历史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从此马克思主义与启蒙便产生了复杂的关系。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和特殊内涵,深入分析启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影响的特殊过程,揭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重新审视启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凸显启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