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王瀛 《当代老年》2010,(4):28-29
摄影,用镜头记录永恒的美丽,充满无穷的乐趣。摄影置身大自然:绿色护眼、清风洗肺、云雾润肤,为健康护航。与影友一起外拍,相互观摩,切磋探讨,取长补短,彼此关照,谈天说地,交流情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价值感。摄影,吸引着热爱生活的老拍客们,行走在快乐之路上……  相似文献   
12.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二者在依心立言的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不同.其一,二者对于"欲"的态度不相同.其二,二者对于"诚和伪"的认识不同.其三,二者对于"觉"的理解不同.其四,二者对于"礼仪教化"的看法也不相同.唐君毅先生称孟子之心为"性情心或德性心",文中则概括<乐记>之心为"应感心或省察心".思想之分异,正根源于人心所见之分异.比察<乐记>与孟子之心异,以略见二者思想之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乐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培养和完善人格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儒家经典著作《乐记》正是多角度、多层面映衬出先秦音乐教育形态。本文从《乐记》入手,深入阐释汉代儒家学者眼中的先秦音乐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中的八篇文章以论乐为主,通过考察这八篇文章中与《礼记·乐记》相同的内容,可知《乐记》中的《乐本》、《乐言》、《乐象》等篇在《吕氏春秋》撰写前已经基本成书。而结合其他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可能还保存了《乐记》十二佚篇中的《乐作》、《说律》与《意(音)始》篇。  相似文献   
16.
姜兆启 《职业》2011,(21):111-111
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可见,音乐学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并通过音乐教学来展现。罗  相似文献   
17.
乐记》的理论展开,与古琴艺术不无相关。《乐记》中表现的古琴艺术与《周易》"天地四时、清明广大"的超越境界存在内在关联。从"道"的层面上来讲,秦汉以后中国古代一切古琴艺术的论述与专门性著作,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超出《乐记》的视域,它们至多只是在古琴的表演技巧上有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开山之作,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音乐本位和末位的角度出发,重新归纳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以期对《乐记》作出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类专书。书中记录了"瑟、钟、鼓、管、磬、籥、琴、箫、匏、笙、拊、相、雅、鞉、椌、楬、壎、箎、竽、鼙"等20个乐器词。笔者从乐器词母语义场划分出两个二级子语义场:演奏伴奏语义场和八音语义场。其中,演奏语义场下又有三个三级义场,即吹奏语义场、打击语义场和拨弦语义场。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的乐与诗基本是同源、同时产生,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二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古人将其称为"诗歌",这里的"歌"即为"乐",古诗理论来源于乐论。先秦儒家乐论认为乐自心出,乐表现情感并通过情感熏染来发挥其教化作用,对乐所持有实用功利态度,礼乐相辅相成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观念等,这些都在《礼记·乐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儒家文艺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