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2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31.
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建忠写成<拟设翻译书院议>,提出了"善译"理论,努力矫正洋务翻译的弊端."善译"构建了我国近代重要译学理论的发展基础,"翻译书院"则勾画了清末译学馆的基本办学框架.但"善译"以培养对外交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翻译人才为宗旨,在甲午战争后变革图强的转型社会中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732.
东林非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创办的一个以阐明理学为宗旨的学校,在万历辛亥京察中,被一些官僚诬为“东林党”。东林究竟是不是“党”?是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课题。天启时期,魏忠贤的亲信卢承钦、王绍徽等人编了《东林党人榜》、《东林点将录》,以具体名单的形式把所谓“东林党”实体化、组织化,作为打击异己势力的一个口实。后世学者不加考辨地接受了这种指称,流传至今。本文从几个方面阐明东林非党这一论点,以期引起争鸣。  相似文献   
733.
课试为清代很多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书院课试禁忌涉及到课试作弊、课卷内容、交卷时间等诸多方面。清代书院课试禁忌虽有呆板、僵化的一面,但它在净化学风以及保障课试的公平性等方面成效卓著。在课试禁忌的约束下,不少生徒能潜心研习,这对于提高生徒的文学素养以及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大有裨益。正由于此,清代书院课试禁忌对中国当今的一些学校教育有所沾溉。  相似文献   
734.
朱熹是一位精思、明辨、博学、多产的哲学家,是北宋以来儒家文化和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的修复及经营,其影响传播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相似文献   
735.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古代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相似文献   
736.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明代书院讲会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是王湛之学区别于程朱理学"以学为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讲会和书院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他们奉"以讲为学"为利器,立书院,联讲会,才鼓荡起百余年的心学思潮。  相似文献   
737.
盛于宋代的嵩阳书院,因座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西有法王寺、嵩阳寺一带的山峡溪流汩汩而来,东有老君洞峻极峰的峡水蜿蜒而下,在嵩阳书院门前的书院河(双溪河)汇合东流汇入颖河,远涉入淮。  相似文献   
738.
合川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其前身为"合宗书院",乃明嘉靖十年(1531年),为纪念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而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合宗书院"更名为"合州中学堂",后又数易其名为今天的"合川中学"。学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规模最大的学校。占地300余亩,  相似文献   
739.
老古 《山西老年》2008,(11):42-43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的向往之地。  相似文献   
740.
试论古代书院藏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书院藏书对古代的图书事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书院藏书的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书院的藏书来源,分析了藏书的管理和利用状况,对于其历史意义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