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374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06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1634篇
理论方法论   324篇
综合类   3251篇
社会学   42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论语》和《旧约》均立足于中西古代以畜牧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其包含的契约精神与仁爱主张既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古代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于中西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体现了中西伦理价值观形成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在《旧约》叙事中,上帝给选民的应许之地意味着以畜牧业为主的古代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意味着原始农业的开始。于是,在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的原始农业社会,上帝的言语行为无异于社会规范,并代表着自然法则,其与以色列人之间所立的契约也被等同于律书,并影响了古代近东各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但《旧约》在强调社会规范及其约束力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塑造。与《旧约》同一时代的《论语》却恰恰相反地强调了个体修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故而站在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倡“克己复礼以为仁”,强调了本心修炼对礼和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论语》和《旧约》蕴含的不同德性观与传统社会的农业发展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比较不但从根本上解释了中西传统道德价值观差异的历史文化根源,更是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德性问题的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开展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研究,调查共情基本路径执行现状,为共情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8所公立医院825名临床工作者和在这些医疗机构就诊的807例患者的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情的认知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共情基本路径中的神态、情绪、倾听、微笑环节,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在耐心、专注、语言、告知、解释环节临床工作者均表现不佳。结论:临床工作者各路径环节表现不佳,需结合临床共情路径的内涵和实施方法,促进临床共情实践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
《鼠疫》和《白雪乌鸦》这两部作品均以鼠疫为背景,在这一特定的灾难情境中,"人性"这一主题尤为凸显。文章以两位作家在存在主义书写中的不同向度为中心,以人物形象为媒介,着重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德性伦理方面进行文本内部叙事者和受述者之间的比较分析,剖析两位作家在同类题材写作中的内涵性差异。  相似文献   
84.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32-140
英国黑人经历了从二战前的被迫隐身到当代逐步现身的过程,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当代英国黑人的总体变迁最为多元与复杂,尤其是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英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英国黑人不再是封闭、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英国白人的命运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在短短的60年间,英国白人和黑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又主要体现在"黑人性"、"英国性"和"英国黑人性"三个概念的变迁上,基于三个概念的相关关联性,受全球化思潮普及的影响,它们均呈现出"混杂共生"的特点。随着黑人文化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承认,黑人文化研究必将成为学界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85.
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理念,我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各企业单位在加强与改进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进行详细解读,从中得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所在,重视人文关怀的功能所在,并结合实际,总结出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的方法。使职工凝心聚力,确保工作热情与劳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营造急救人文环境为出发点,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围绕强化生命意识教育,培育急救特色的人文精神;熏陶职业素养,倡导行知合一的人文关怀;激发自我教育潜能,营造精神家园的人文需要等方面,在院前急救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性的探索和实践,为院前急救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7.
正这种走向是公众或群体禀赋和效能的结晶,与主张社会应当是宽容的相匹配,实际运行在于机理的活跃与敏锐社会管理创新不是特立独行的表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多元与很多人主张社会应当是宽容的相匹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开宗明义: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着力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着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跃然纸上的"四个着力"即将走进现实,人文关怀昭昭。  相似文献   
88.
正重视生命教育忽视生命教育,导致青年对生命存在及价值的无知,对生命意义、道德人格和生死问题的无知。从而没有了"生命是上天所赐"的神圣感,没有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对他人的生命也没有感觉。从根本上说,教育要培养青年的两种能力:一种是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9.
“江南三部曲”,又称“乌托邦三部曲”,是实力派作家格非先生跨越十几年完成的经典著作。其大主题乃通过揭示人与桃源的关系,寻找桃源,来探寻乌托邦的历程。而格非迷宫式的情节,开放的叙事,丰富的语言,饱满的人物都让他的作品极具吸引力,这些正是“江南三部曲”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0.
人文关怀已经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当中被明确指出,体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各个方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通过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本文针对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