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探讨 :一法治的意义 ,二法律的性质 ,三法律的制定 ,四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2.
张岩鸿 《领导之友》2014,(12):34-3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不言而喻,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方略都必须靠人来实现,尤其要靠核心骨干力量。作为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领导干部,在观念上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在实践中善用法治方式、杜绝人治做派,对于法治中  相似文献   
63.
陈赟 《人文杂志》2006,(2):56-61
如何接纳他者是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思想具有回应这个问题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庸>"以人治人"的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人治人"的根本不在于以自我之道、而在于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为他者的接纳空出了位置.不仅如此,<中庸>还认为,接纳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面向他人的世界而开放自身,从而开启共同的世界;而这种共同的世界的开启是在日用人伦中展开的,一个人必须为这种展开时时刻刻先行准备.  相似文献   
64.
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和秦汉以后的正统儒家法律思想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孔孟为代表,后一阶段以荀况为代表.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65.
明代小说《西游记》描述人神与妖魔相斗,往往征引“律条”指斥对方。对照《大明律》等文献,可知小说所援引者有的同明律完全相合,有的虽未直引律文但于律有据,有的则系依照律文直接或间接类推,有的是定罪有据、量刑偏重,也有的是似是而非、戏说律文。对此类文艺作品仔细考,当有益于扩充法史资料的发掘范围  相似文献   
66.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为东西方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通过对其思想的比较研究,认为他们的思想是构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术研究传统的重要因素,是打开东西方政治文化差异之谜的关键钥匙  相似文献   
67.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包公案》和《威尼斯商人》作为中西方的名著,不仅体现了各自社会中的法律思想,还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对两本著作法律思想进行了比较和探讨,说明可以以新的角度和视野对中西方法律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9.
《决策探索》2008,(15):49-51
今年,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三型"机关活动方案>,在砀山县开展"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砀山县"两风办"负责对活动进行检查,并根据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  相似文献   
70.
论人治     
人治在形式上表现为掌权者个人意志之治,实质上则是不受法律制约的绝对权力之治.在人治国家,最高掌权者的个人意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本原性与至上性,在理念与现实中均先于、高于法律.因最高掌权者的行为不受既定规则的规范,而完全受其个人意志或主观好恶支配,故其行为不具有可预见性.正因为如此,人治政治生活充斥着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广大国民只能终日生活于对国家权力及其执掌者的恐惧之中.人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或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常态与非常态、体制性与技术性、显性与隐性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