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法治与人治,都是统治者治国的方式。但统治者是实行法治,还是实行人治,对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群众来说,却有着极不相同的治理效果,尤其是时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以及老百姓幸福安康来讲,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拟从法治的含义、内容以及与人治的比较中,探讨法治对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百姓康乐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2.
自先秦至清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家书家训名篇,突出的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它们为维护当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封建社会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读本,其中有一些治家之道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3.
孔孟的为政之道是孔孟学说的核心,他们的为政治国之策是一脉相传的,但也有差别。提倡德治———修身为治世之本,强调人治———明君贤相是安国之策,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孔子将仁与礼结合,孟子将仁与义结合,孔子以君为本,孟子以民为本,这是他们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74.
人治、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差异取决于是否以宪政为基础;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难处境,德治以善良人性论为基础,法治以邪恶人性论为基础,而两者都体现了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75.
我国传统伦理具有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明显特征。它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内容、德治为核心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由于我国传统伦理由家庭伦理化育而来 ,又扩大为政治伦理 ,因而我国传统伦理对传统行政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伦理政治、政治伦理使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道德化 ,它不仅使传统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稳定性 ,同时影响了传统行政管理的公正与效率 ,极大地牵制了传统行政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7.
人治意识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心理, 它与法治统治存在根本冲突, 是当代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社会政治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8.
人治与法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出发,分析了人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  相似文献   
79.
儒家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主流.它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儒家的以礼为法,以德为法和重视人治以及综合治理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和行政工作都有所启迪.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理论,完善社会主义行政制度,对于社会的安定,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正>法治既是人类的共同生活方式,更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承担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大责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由良法到善治的催化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所谓善治,从结果而言就是要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要确保这种结果的出现,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准则的法律必须是"善良公正之术"。实际上,法理应反映自然理性和社会正义,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