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8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827篇
劳动科学   94篇
民族学   164篇
人才学   33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134篇
理论方法论   493篇
综合类   5815篇
社会学   2684篇
统计学   15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956篇
  2012年   1024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1198篇
  2009年   1010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简单之美     
张文学 《现代交际》2004,(10):23-23
简单是一种至纯至美的人生境界,它是无数智者终生追求的极致,它是能够让平凡生命体悟到彼岸真谛的精神跳板。面对纵向流动的时间长河,个体生命都变得有限起来。无论你从理论上能够设想出多少种人生可能,在单线条的时间脉络里,分身乏术的人类注定只能做有限的几件事。同一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2.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103.
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口头文体形式——说,其文体寓说理于叙事之中,具有形象性、传奇性和虚构性等特点。它是中国后世小说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把说定为一种文体,并用炜烨与谲诳来概括它。所谓炜烨,即生动性和形象性;谲诳,即传奇性和虚构性。陆机对这些特征的肯定,正与魏晋时期文学创作意识尤其是小说创作的兴盛有密切关联。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正统儒家的义贞和忠信为法斧,对陆机的命题进行了歪曲的否定。刘勰对陆机的这一粗暴悖理的批评,反映了他正统的儒家意识以及否定小说创作的保守的文学立场。事实上,陆机的说炜烨而谲诳,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文心雕龙》也并非绝对完满、完全公正的超越性体系,它也存在自己的局限和谬误。  相似文献   
104.
在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既是现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中心课题。文章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从“生存境界”的角度来挽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在揭示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的基础上,区分了形而上学的理想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而上学的现实的合法性在于人的类生命和历史性,形而上学的鲜活的生命在于人类价值的寻求和生存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105.
周敏 《江汉论坛》2007,(2):115-117
批评界对奈保尔的评论多集中在其作品的"后殖民"特征上,而奈保尔本人提倡作家应当是世界人,认为作为世界人的作品不应该囿于狭义的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本文以其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毕斯沃斯先生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的解读,揭橥作者对寻绎"自我"意义的个体的悲悯情怀,对他们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以及作品所蕴涵的超地域性的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106.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还是你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从而能够从人  相似文献   
107.
延续一百余年的盘古神话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因而也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盘古神话的原产地、族属,学界一直有南方说、中原说、西北说以及外来说.盘古神话产生的时间是本土说与外来说之争的重要立论依据;南方说与中原说均充分运用古籍文献、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资料、口头传承与民俗传承进行多重论证,各持其说.在这些论争中牵涉了学界对盘古与盘瓠、盘古与伏羲关系的不同探究.反思盘古神话研究,我们从研究方法上得到很大启示.对于还没有终结的盘古文化研究,我们倡导打破各自为阵的僵局,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用艺术来表现自然,用自然来隐喻人生,从人生又回到自然和艺术,使艺术人生化,又隐含着人生的艺术化,从而创造出山水诗画独特的中国式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09.
伦理学界对普世伦理是否可能和可行的争论颇为激烈,普世伦理似乎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可能性和抽象的现实性、道德主体的共性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基本共识的底线伦理与道德境界的理想追求、理论普世与践行阈限是其几种突出表现.细究其因,在于双方观点仅就普世伦理的某一个方面而言,都有其合理性,但在分析问题时,却似乎忽视了道德是"应然"和"实然"、"绝对性"和"相对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反映现实道德生活"与"追求理想道德境界"的统一,从而使问题沿着两个方向走向了对立的两端.  相似文献   
110.
对于儒家和佛家来说,不存在一个外在的超越者。真正的儒和真正的佛乃是“内在超越”意义上的存在者,这种“内在超越”者不是远离人而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心”中,存在于人的“性”中,存在于人的境界当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儒佛是相通的,它们皆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