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76篇
  免费   1239篇
  国内免费   363篇
管理学   5434篇
劳动科学   862篇
民族学   1196篇
人才学   1420篇
人口学   371篇
丛书文集   14383篇
理论方法论   3131篇
综合类   30273篇
社会学   6285篇
统计学   1023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863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765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2016篇
  2014年   4487篇
  2013年   3317篇
  2012年   3802篇
  2011年   4935篇
  2010年   4987篇
  2009年   4807篇
  2008年   6161篇
  2007年   4596篇
  2006年   3746篇
  2005年   3261篇
  2004年   2612篇
  2003年   2198篇
  2002年   2009篇
  2001年   1733篇
  2000年   1120篇
  1999年   683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相似文献   
62.
我国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可以从故事讲述人,故事听众和故事文本三方面入手。目前学界已经开始重视对故事讲述人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故事听众即接受者的研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对故事文本的研究也相当薄弱。本文拟借鉴国内外现代叙事学成果,以故事文本为对象,从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叙述句式和叙事风格方面,对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代表性极强的作品《巧女的故事》中的故事做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3.
科技无国界,生命科技发展及其医学应用引发的诸多伦理难题跨越国界,日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亟待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在过去的三十年来采用"宣言"(软法)而不是"条约"(硬法)的方式对生命伦理问题有所规制,创制了解决生命伦理问题的诸多国际软法。我国应重视生命科技国际软法规制之形成,发挥应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积极成为国际社会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64.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65.
66.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67.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68.
游和梦分别是庄子与巴什拉诗学理念的基本元素,鲲化鹏、庄周化蝶、逍遥游等典故构建了庄子所谓的万物大化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局面;而围绕着梦作文章,巴什拉也创建了感性审美经验所蕴含的梦想的宇宙诗学观。二者虽差别迥然,却默契地创造了万物并在的思想理念,而庄子和巴什拉的诗学理论明显隐含着某种对话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证实庄巴二人的游与梦搭建出的绚烂多姿的整一世界。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首先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