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14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745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人”与“世”之间——解读《庄子·人间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庄子是最富生命体验的诗人哲学家.他的哲学主题是超越现实,放歌心灵,神游无限.<人间世>的宗旨是用"虚"的心态把"形"即生命的外在形态寄存在人与世之间."虚""安命""无用"是经历汲汲用世的迷茫、身在局中的煎熬之后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2.
作为美学范畴,"瘦"起源于人物品藻,随着魏晋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逐渐过渡为对人物神采的展现,并渗透到书法领域。盛唐普遍以丰腴为美,诗人杜甫首倡"瘦硬",开中晚唐尚"瘦"之风。自苏轼以"郊寒岛瘦"来概括其代表人物孟郊、贾岛的诗学特征以后,经过文人学者不断加以阐说,"瘦"逐渐衍展到美学的各个领域,遂成为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文人总结出的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故以魏晋风度、唐宋诗词、元明清的文人画为切入点,可以透视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瘦"所蕴涵的反叛精神、平民意识和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73.
论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的三篇社论为例,谈新闻评论写作要有情怀。而写作者对受众的激励作用,是有情怀的一个现实落脚点。而有情怀的写作,必将给受众以温暖。  相似文献   
74.
柳永一生仕途上屡不得志,词作上,雅俗对立,难以认同。其内心深处的浪子情怀也让其不断的痛苦挣扎,他的一生注定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75.
北川——温暖过佳节 对北川人来说,2008年因太多的震撼而刻骨铭心。百年不遇的5.12特大地震,一瞬间数万亲人离去.家园摧毁,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春节临近.北川羌族自治县天寒地冻、冷风刺骨。但是风雪严寒阻挡不住人间真情。1月24日,十分惦记着灾区群众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北川擂鼓镇吉娜羌族猫儿石村。和灾区群众一起过春节。北川县劳动保障局的要10名职工兴高采烈,身着羌族盛装.在欢庆的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迎接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76.
张承志的创作历程在回族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步人文坛就以反映兄弟民族的生活而著称,之后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的母族,写出了一批深刻而又反响巨大的回族题材小说。本文重点分析张承志创作后期的回族小说,主要将《心灵史》与《清史稿》进行对比,思考其中反映出的民族宗教情感、苦难中对于信仰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77.
张公善 《现代妇女》2010,(8):107-109
《错误》是一首汲取古典诗词营养,意境婉约情韵悠长,且又充满现代情怀的伟大之诗。《错误》之妙在于反衬法的运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言简意丰,韵味无穷。理解这首诗,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个层次便是游子思归与思妇盼归。第二个层次是对两岸团聚统一的企盼。第三个层次便是“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78.
创新这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站在时代的高度,为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过去写作思路狭窄,学生写作思维单一,文章平平淡淡,而创新则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反映生活,写出人间真情,抒  相似文献   
79.
世界著名材料力学专家、澳洲唯一的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米耀荣教授是米芾(宋朝书画家)的后代,为了寻根,在到中国讲学之余,2005年他西上去襄樊参观了米公祠,2008年他又东来镇江凭吊米芾墓,并参观刚刚落成的丹徒米芾广场,这两次的寻根之旅,使这位出生并一直生活工作在境外的中华之子,增加了对祖国、对祖先的热爱景仰之情。米耀荣1946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贫民家庭,有两个姊妹和两个兄弟,父亲是一位  相似文献   
80.
东南亚华侨筚路蓝缕推动了华侨教育几次走向鼎盛,可以说华侨教育是凝聚无数侨胞心血而成。反之,华侨教育对侨胞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华侨教育之草创,还是其孕育的爱国情怀,还是其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华侨教育对华侨社会的变迁无不烙下深深印痕。从宏观视角诠释华侨教育对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深刻把握华侨教育的兴起、发展、嬗变及其对华侨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