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仁学德治及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系统的仁民安民、平治天下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德治思想的极大超越,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突破性意义.孟子的民本仁政说与现代民主既有本质上相悖的内涵又有许多相通的精神,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其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具启迪与警示意义,也终将显示出其对孔子德治思想之超越.  相似文献   
72.
"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是人的本质."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政"就正人,也就是说政治是要使所治之民的正性得以实现出来.合起来说,"仁政"就是以"仁"来正人,使作为人的本性之仁得以实现出来的政治.仁的内涵在于人伦,仁政追求的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秩序,追求的是人与秩序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73.
田琳琳 《理论界》2004,(5):111-112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来改名为廷芳。〔1 〕祖籍广东新会,1842年7月30日出生于新加坡,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取得英国大律师资格,成为“国人得为外国律师”的“第一人”。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致函给清廷,劝告清帝退位。在中国近代,律师出身的政治家,伍廷芳当成为最成功的一位。1922年6月23日,不幸逝世。遗著有《伍秩庸先生公牍》。伍廷芳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政坛人物、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他的法治思想对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伍廷…  相似文献   
74.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过“人权”的概念,但它的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权理念。儒家主张的“仁爱”思想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人权思想,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与现代国际人权运动的法哲学内涵相一致,显示了儒家伦理人权理念的先进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75.
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立法思想、刑事立法原则和司法制度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受人本主义精神之影响,贬低神学权威,重视人的生命及价值尊严,强调人的重要性,折射出中国传统法律缓和社会压力、追求和谐及"以人为本"的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76.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内涵有三个方面政治统一、王道仁政、思想文化统一.大一统的基础是实现天下的政治统一,政治统一的内涵是王道仁政,政治统一是大一统的外显层次,王道仁政是大一统的内隐层次.王道仁政的内涵是解决民生问题,推行文德教化.文德教化的实质是统一思想文化,并以此整合"华"、"夷",实现大一统理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7.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定的道德准则,并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治、仁政,反对暴政、苛政.在德治与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儒家主张德主刑辅,认为在治理国政中道德与刑罚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德治是根本,刑罚只能是"辅治之法".儒家在政治上不但倡导"德政",而且还主张"以德导民",要求为政者注意社会道德教化,并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之本.正确把握孔子及其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孔子及其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德理论以及整个思想体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宫样儿     
彭广军 《领导文萃》2009,(22):81-82
孔丘五十五岁那年,立下雄心壮志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仁政德治”,然诸侯们非但不喜欢,反而暗自偷笑他迂腐.孔子师徒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次,孔子他们到了宋国,宋国大夫司马桓居然想把孔子杀掉,吓得孔子换了便衣急忙逃到了郑国,  相似文献   
80.
孟子的仁政体系有套完整的执政理念,但其在霸道的现实政治面前却并不被君主所采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王道理想与现实政治在执政目标、用人观、民众观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执政目标上,孟子追求圣王,而君主追求王圣;在用人观上,孟子主张启用贤士,而君主却希望招揽善战的武士和发展经济的谋士;在民众观上,孟子要求君主与民同乐,而君主却热衷于独享其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