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孔子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它有超时代性特点,可以为现代社会服务。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更多的关注。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它为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它为大学生道德情感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情怀和生命责任情怀。它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和道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2.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风雨十几栽,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仁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班主任,就要爱岗敬业,寓仁于教,寓爱于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相似文献   
73.
先秦儒墨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源发生、多维发展、包含着众多思想成分相摩相荡而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在这由多元文化所架构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中,儒墨两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过,两家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一直以来相互攻击.儒家倡导仁爱为本,墨家则极力鼓吹兼爱至上;儒家强调以义制利,墨家则主张义利并重.然而在攻讦与对立的同时,由于两家都面临着源自于内部的理论困惑和来自于外部的挑战,使得两派的互补与融通便也成为了一种必须.  相似文献   
74.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知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众化演变进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君不见,林林总总的楼堂馆所在校园中矗立起来,形形色色的莘莘学子步入高等学府,愈来愈浓的社会气息裹挟着复杂多样的诉求在校园中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75.
儒学创新的内在根据是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觉醒的动能。对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深刻洞察和体贴,激发了儒学从理论思维高度提出化解之道;开放包容的品德使儒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葆青春,生生不息;唯变所适的特质使儒学随历史时代的人文语境、冲突危机、核心话题、诠释文本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此三点是儒学在历史逻辑演变中之所以智能创新的根基动力、前提条件、支撑能量、生命活水。在当今信息革命的时代,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魂和根、体和源之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既是时代价值,也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以讲仁爱而言,仁既包"义、礼、智、信",亦含正义、和合与大同的意思。仁爱随着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逻辑演变而有不同的解释,或爱人,或仁者人也,或爱人类,或推爱及物为仁,或博爱……但都是唯变所适地为每个时代所诉求。当今,为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仁爱可释为和、和合,以适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的需求。  相似文献   
76.
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和农政学家,他的思想核心是报德,即报答天地、人类、社会的养育之恩、培植之情,以发展经济、富民强国,构建和谐社会。而报德首先要从自我修养做起。因此,他兼采神、儒、佛学,尤其是儒学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至诚、勤劳、分度、推让”之道,并通过实践律己律人,从而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二宫尊德虽已故去,但其修身之道可为现代人学会做人,贡献社会的镜鉴。  相似文献   
7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主张人类要仁爱自然万物,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用物有节;取物有时;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适度平衡.这些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道德理想是冯契理想学说的精华所在;他界定了道德理想的涵义,阐明了以"善"为核心价值的道德理想与利、与真的关系;认为道德理想化为现实必须凭借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构建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主张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理想是建立以人民利益为基础的正义和仁爱的关系,养成具有正义和仁爱品德的人格.  相似文献   
7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素养、能力、智慧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对该课程教师的品德、智慧、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宽容、尊重学生,心怀慈爱;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杰出的才情;应追求真理,创新理论,执著勇敢。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80.
正在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国国君智宣子有两个儿子,长子智伯,次子智宵。智伯身魅鬓美,惯射驭,懂艺术,能言善辩,刚毅果敢,智宣子因此欲立他为储君。族人智果反对,说:智伯虽有以上过人之处,但却缺乏仁德之心。他能以过人之处驱驭臣民,却不能以仁爱之心待他们,谁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