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1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803篇
理论方法论   161篇
综合类   1923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作为神学家和西方教会的代言人,阿奎那深入讨论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如何协调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对待异教徒、如何对待叛教者等。针对不同情况,他的政策也不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保持基督教国家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打击异教力量和异端分子,维护和加强教会的势力。  相似文献   
42.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性作品。在描述马德琳形象时,作家通过男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强加在女主人公身上,致使马德琳成了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他者形象。贝娄运用描述者掌控的话语权力,不仅遮蔽了马德琳的真实面目,还对其形象进行别有用心的歪曲与改写。贝娄对“他者”马德琳的态度,客观上反映了作家的自我中心意识与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3.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44.
《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狂”与“圣”之间的分野,宋代以降屡有对“狂”“圣”分野的质疑与重释,明代关于“狂”与“圣”的讨论开始往“心学”之路上走。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框架中阐释“狂”及“狂者胸次”,“圣”及“圣人气象”。王阳明认为,狂者依良知真是真非而行,在行为上“嘐嘐圣人而行不揜”,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将成圣的根据牢牢安置于人的内心,“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将圣人之道与自己的致良知之学绾合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在他的思想中“狂”与“圣”渐趋弥合,在他的人格上“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也渐趋融合。“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趋融的关捩就在于“裁”。以“致良知”裁之,“狂”之资与“圣”之质在阳明的人格上趋于圆融自如。  相似文献   
45.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6.
在SIR模型基础上,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个体层面研究了产品创新扩散过程中采纳者行为决策的决定因子及其行为选择方式,同时得出了一些促进产品创新扩散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7.
市面上对智能社会副产品的焦虑声不绝于耳。仅从形式上去讨论很难抓住这些焦虑的要害。在哲学上解决这些焦虑的备选方案不妨从主体问题说起。首先,大数据革命对现有思维或心智架构提出了新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被满足时,不适应性产生。这是焦虑产生的第一层原因。其次,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三个特征指出,主体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导致主体焦虑产生。这是焦虑产生的第二层原因。第三,借用“求智的科学”这个概念回顾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焦虑的前两个层面的原因本质上源于“求智的科学”对主体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实际上,主体焦虑是一种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焦虑,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第四,智能社会对主体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对主体概念加以变革。重视产消者的形成是理解主体焦虑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48.
苏毅 《新天地》2016,(4):8-9
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父母打孩子.事实上,老人、儿童、病残者、孕产妇等都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据全国妇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2.7亿家庭中,24.7%存在家暴,其中90%的受害者为妇女、老人和儿童等弱者.  相似文献   
49.
她怀孕后很少回娘家,“烦,不想看他”。“他”指爸。爸在小巷生意人家长大,生就一张俊脸和迷死人不赔命的贱嘴,在外面走一遭,再回来,总像穿过五月花荫,一身抖不干净的碎花瓣碎风流。妈把女人的常用招数都用了:打、吵架、跟踪、找长辈论理、喝洁厕剂……爸妈离过婚又复了婚。  相似文献   
50.
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十分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其他各地方言相比,它们不仅在语法、语义等大的方面与普通话或者其他地区方言存在差异,而且连常用的句尾语气词和否定词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特殊祈使句格式进行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与价值,以便于更好地探究安陆方言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