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6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管理学   5259篇
劳动科学   659篇
民族学   380篇
人才学   1149篇
人口学   199篇
丛书文集   666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846篇
综合类   13676篇
社会学   2912篇
统计学   1182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80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780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903篇
  2015年   1465篇
  2014年   2751篇
  2013年   2016篇
  2012年   2290篇
  2011年   2493篇
  2010年   2106篇
  2009年   2322篇
  2008年   2589篇
  2007年   1737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271篇
  2003年   1299篇
  2002年   904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彦 《现代交际》2015,(1):116-117
泰拳项目,在全世界有着广泛影响,而扫腿技术是泰拳最常用的技术,本文将从泰拳项目最常用并且威力最大的扫腿技术入手,对扫腿技术及其威力、训练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散打搏击项目训练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2.
风险社会的到来及其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无法回避的现实境遇。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风险,需要积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存量,而要累积社会资本,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是必然选择。当下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强化法治教育、转变治理模式、完善相关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治建设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43.
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当前形势,重新审视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现实问题,提出从完善评价体系着手,以教师育人工作量化机制和院系思政工作考核评比机制为抓手,多元化育人工作模式为路径,构建符合高校实际的全员育人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44.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46.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高校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3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着重从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加大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多元化教学渠道的开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47.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48.
樊羽鸿 《职业》2015,(7):92-93
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的设立以及测评指标建立,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9.
50.
谢燕贞 《生存》2020,(8):0086-0086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人们成长成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做人、审美、身心健康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