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早期传教士报刊的出现,在中国的报刊发展史上甚至是新闻传播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传教士报刊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深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些报刊,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它们有的是纯粹出于传教的目的,有的是为殖民势力侵略我国作思想、舆论上的宣传鼓动,还有一些是两者兼有.它们虽然有文化侵略或是为经济、政治侵略服务的作用,但客观上却在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宗教等方面积极地影响着落后的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文明的构建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福州英华书院为个案,探讨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对教会学校是否应实行中英双语教育模式和英文教学所开展的激烈争论.从争论中可以看到双语教育在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也反映了传教士在传教方针方面持有不同意见.历史证明,双语教育符合中国社会需要,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33.
《华西教会新闻》是传教士在华西地区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它刊载了许多有关于中国西部的文章,构成了传教士对中国西部最直观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此刊物的研究,展现了传教士视野中的西部印象,并考察了传教士印象中所隐含的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中国近代史上,部分传教士充当传播科学与民主的重要角色,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和柏格理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  相似文献   
35.
我们看过南京人、外地人写南京的文章,而外国人如何看南京呢?不忙,让我们看一看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陵物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从明朝利玛窦眼中的南京到史沫特莱笔下的南京南京自六朝建都以来,就不断有外国人到访。从印度的达摩到明代的利玛窦,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南京,或在这里停留,或在这里居住,自然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眼光观察着南京的一切;并且用不同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最后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触记录下南京的历史,为美丽的南京留下  相似文献   
36.
伦敦会新教传教士与马六甲英华书院的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伟 《广西社会科学》2004,(2):191-192,F003
伦敦会传教士首先把欧洲盛行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介绍到中国 ,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照搬此法 ,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它进行了扬弃 ,这样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7.
西方传教士认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对基督教作出适应儒学、适应中国文化的必要的变通与调适,故提出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并从调和、会通基儒关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传教士的儒学观作为一种来自异域文化的比较审视,对于我们体认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基督教在华传播与科学技术的关联是中华基督教史的特点。本文以此为认识轴线,将基督教在华传播分为唐元、明末清初、近代中国三个时期,以科学和宗教结合为视角,探述不同时期传教士在华科学活动的特点及对基督教传播、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宋军令 《天府新论》2006,(3):113-116
明末历局的开设及其组织编译《崇祯历书》和引进西方天文仪器,使中国的天文学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西方传教士也借进入历局参与修历的机会,得以深入宫廷传教,并使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事业在“南京教案”之后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40.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4,(1):168-170
19世纪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 ,传播了大量的西方文化 ,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这是外教报刊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外教报刊在华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把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说成是“文化侵略”。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外教报刊的作用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