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99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1678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1320篇
人才学   446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5551篇
理论方法论   1060篇
综合类   11212篇
社会学   1910篇
统计学   22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829篇
  2014年   1600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1525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10篇
  2009年   1556篇
  2008年   2035篇
  2007年   1436篇
  2006年   1204篇
  2005年   1152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821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2.
面对西学以及西方文明,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适和转化的过程,并且出现了四种主要的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否定"的态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方法代替旧方法;二是"开出"的态度,主张从儒家传统中开出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三是"并列"的态度,强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相对独立的特性;四是"返回"的态度,一些西方思想家试图返回到儒家传统中去,以解决西方科学和民主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学无止境",是我毕生的座右铭。我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历程中,有过广泛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自己的爱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坚持至今。就是走路、读书和写作。我在60岁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行万里路,读千册书,写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历程。万、千、百,是精确的数字。细算起来,我在60岁时,已经走过万里路,读过千本书,写过百篇文。但是万、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说明大到一定的数  相似文献   
34.
韩晗 《中国民族》2020,(2):147-147
这些年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在我看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楚乃"战国七雄"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吴越的隐忍、燕赵的慷慨、齐鲁的宽厚……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今天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基因序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位客居美国的朋友打越洋电话慰问我:虽然湖北这次是重灾区,但是感觉你们湖北人好了不起。  相似文献   
35.
阳明心学美学蕴涵着传统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美学的深层智慧,"本体—工夫—境界"是其内在的理论构架。本体工夫论是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东方与西方的会通、本真与本心的辩证构成该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研究内容则从四个方面切入:其一,从宏观的角度,历史和逻辑统一地考察阳明心学美学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其二,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阳明心本论美学的逻辑结构及其独特的审美本体与工夫论思想;其三,从比较的角度,深入地透视阳明心学美学及其本体工夫论思想与西方传统美学理路的不同;其四,从现实的角度,客观地分析阳明心学美学对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及题材要求和素材选择,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由路径,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基于教材、课程、课堂、讲座和实践等契合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8.
主持人寄语21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对这一文明本身又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他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作家们通过绘制、窥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详细的劈吊技术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和过程性评价方法对学生劈吊技术的授课进行实验,分析这两种评价方法对劈吊技术的教学带来的不同响应,以便于发现更符合的合适学生劈吊技术领悟和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