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2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31.
近年来,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二次碾压”。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从目前我国出现的“二次碾压”事故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32.
一、基斯洛夫斯基的《白》 基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籍的大师级导演,被人称之为“叙事思想家”,“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红·白·蓝》被称为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三部形式独立内容衔接的电影,展现的是现代背景下人们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彷徨和向往、纠缠和挣扎。通过对个体道德和伦理命运的关注,基斯洛夫斯基将观众引导向对激烈动荡中的人类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3.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塞西利亚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伦理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34.
监禁刑罚有着种种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常常造成罪犯被社会的驱逐,人是社会性动物,行刑社会化是行刑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人性与人道体现了刑法的人文关怀,是刑罚设置与执行必须遵守的法则;刑罚的执行,其关注焦点应从单纯地考察行为转变为行为和行为人的人格因素并重;刑罚执行中过度的去伦理道德化导致刑法的公众认同危机,伦理道德成份的合理回归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5.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仁学"理论。所谓"仁",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二人成仁",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高准则。孔子思想主要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来展开的,而"和谐"是贯穿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具有终极意义的一个理想目标。孔子的和谐伦理思想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大浪淘沙,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可供我们借鉴,以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36.
儒家传统读物《弟子规》,反映着中国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蕴藏着中国人做人处世的大智慧,在人才的选拔晋升、培养、激励,员工情绪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启示意义,值得有志识的企业家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37.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的妇女政策问题,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个领域。儒家所标榜的"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在太平天国妇女政策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妇女政策看似平等解放的背后,是用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支撑的。现从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女官制度、社会地位、婚姻政策四方面来揭开太平天国妇女政策背后的封建面纱。  相似文献   
38.
竞争力与企业伦理道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的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这些特殊资源包括:人力资本、核心技术、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企业文化等。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  相似文献   
39.
中华民族在血缘宗亲的群体关系中,高度地发挥着人的本性,随着孝养的制度化,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从其原生期、形成期逐渐走入成熟期,发展出以三纲五常为主体的政治性伦理思想和以仁义说为核心的品格性伦理思想.前者借专制集权主义而大行其道,渐趋极端,压制着后者,扭曲着人性.后者顽强地抗争,熔铸着民族的精神,培养着"民族的脊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融合,共同构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循其矛盾规律而发展,从不中断,绝不消亡,在经过漫长的成熟期的五个阶段后,必然迈入自己的高级期.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见危不救涵义和表现形式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古代社会和国外关于见危不救入刑的考证,新阐述了见危不救的涵义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把见危不救纳入刑法的调整范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需的.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方面而言,道德需要不断的法律化,而且道德的法律化是因时而变的;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适度入刑有利于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同时,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也要求适度的法律化;另外,从"见危不救"的社会危害性方面来看,它也需要刑法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