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88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797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的奉佛君主,并且在位期间曾经发动并组织了针对范缜《神灭论》的大规模批判。然而,关于梁武帝所主张的神不灭论,以往的研究较少从梁武帝自身的佛学和儒家思想背景出发来加以深入考察;而如果联系梁武帝的《立神明成佛义记》,就会发现其神不灭论的真实意义在于强调因果理论,并以此在伦理教化方面融合儒释二教,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3.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24.
收录在《广弘明集》中梁武帝所作的《孝思赋》,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文学作品,然而,唐代道宣法师却将其当作弘扬佛法的护教文献加以收录。这一现象表明,中国佛教试图在伦理方面实现与儒家传统的融合,实现佛教伦理的本色化。在梁代,中国僧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体现佛教对儒教孝道的包容,而梁武帝将奉佛与尽孝结合在一起,更是实现了在道德教化上的儒释共弘。对孝道的吸收,突出的表现了中国佛教的本土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25.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6.
汉地禅宗是较早进入藏区传教的佛教流派之一,他的进入迎合了吐蕃王朝的文明诉求,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曾兴盛一时.虽然不久作为一个教派退出了藏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41 贵池乡傩     
《中文信息》2007,(12):68-70
乡傩的历史悠久。流传在佛教圣地九华山西北麓贵池境内方圆百余里偏僻山区民间的戏曲就是“乡人傩”,俗称“乡傩”。贵池乡傩的辉煌,始于对梁昭明太子萧统神像的祭祀活动。相会萧统曾在五代南梁天监年间(502-519)来到封为“内郡”宣城之石城县(今贵池市),编篡文选、赈济灾民,深得百姓爱戴,成为当地人民心目中“御灾捍患”的保护神。所以,延续至今的每年春节过后,乡民们便进隆重的傩仪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28.
苏世枝 《南方论刊》2008,(10):92-92,91
宋元以来,泉州佛教发达,泉州僧侣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并把它作为弘扬佛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主持兴办公共工程、行医济世、扶弱济贫、捐资助学,造福一方百姓,为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9.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严重时刻,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儒家人学思想进行比较,探寻其异同,这对于探讨人间佛教的建设,推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0.
师傅的葫芒     
刘墉 《现代交际》2005,(1):48-48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