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14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974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 ,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 ,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 ,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2.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23.
章征源 《老友》2008,(7):60-60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80岁,患右腿疼痛病多年,吃些中成药、贴贴壮骨麝香止痛膏之类也就过来了。目前更加严重,右侧腰椎间盘突出,膝盖骨等都疼痛、麻木,走路困难。请问:应如何治疗?铜鼓县·肖××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5.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26.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7.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国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提倡和加强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关于素质,著名学者张岂之将其界定为:"人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文化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思想上的必备条件是:有国家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29.
现代教育思潮主要是指20世纪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倾向。文章在把握20世纪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复杂多样的现代教育思潮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建国初期,伴随着政治和经济上对苏联模式的引进,苏联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深远而全面,几乎涵盖了理论建设、领导方式和指导思想等各个方面,对中国50年代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影响,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基础,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