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1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04篇
理论方法论   361篇
综合类   3131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面对西学以及西方文明,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适和转化的过程,并且出现了四种主要的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否定"的态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方法代替旧方法;二是"开出"的态度,主张从儒家传统中开出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三是"并列"的态度,强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相对独立的特性;四是"返回"的态度,一些西方思想家试图返回到儒家传统中去,以解决西方科学和民主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藏汉地缘空间结构上的便通性、民族生理学意义上的亲缘以及汉藏语言系统的共性,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通过多元渠道,尤其是儒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传播到藏族地区,不仅改变了藏族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学刊》2020,(2):F0004-F0004
为促进中国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学界相互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自2013年已连续召开七届“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2020年8月将召开第八届。本届论坛将采取征文形式,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论坛征文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回顾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研究者从西方本位视角出发,将中医作为处于异质文化的他者,综合运用以历史学和人类学方法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产出了区别于原生态中医的认知结论。其视角有助于在全球文化格局下审视中医,其方法为使用国际通用规则传播中医提供了思路,其结论可视作中医在全球视野下的新形态,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中西方医学交流的事实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转型所导致的中国社会分层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的瞩目,并且在90年代还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由边燕杰主编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版)一书主要选译了这方面的成果。1975年怀默霆率先发表的《中国的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一文认为,当时的中国,上层阶级确实享有一定的特权,但特权阶级的圈子同苏联、东欧相比较小,因而他认为,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部分。本文从先进文化内涵入手 ,论述了青年学生要具有先进文化意识 ,以及提高先进文化意识修养的方法 ,旨在加强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遵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要求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儒家絜矩之道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论《大学》多重“格物致知”一章,然絮矩之道的提出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朱熹为絮矩之道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理论体系,包含政治方面以我为中心的自我调节,经济方面与民同利的关系调节,用人方面举贤授能的机制调节,思维与行为方面推己及人的社会调节。对儒家絮矩之道进行现代诠释,可以在政治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主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能动作用;在经济工作中发展经济,保民富民;在人才竞争中广揽人才,虚怀若谷;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处处以对方为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