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1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04篇
理论方法论   361篇
综合类   3131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相对而言,儒家学说虽不如道家和释家哲学那样超脱于俗尘之上,但同样重视超越的人生价值。在《论语·雍也》中所记载着孔子的名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尔,贤哉回也!”就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生命境界。以上引自张映辉发表在《北  相似文献   
72.
2005年9月24-2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东京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设计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林学、生态学、历史学、哲学领域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日本林学会原会长、东京农业大学的箕輸光博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登谷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陈晓阳教授等.  相似文献   
73.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4.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形成注重以“仁”为本的儒家美学,力图建立情感、心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品德高尚的理想人格;道家美学注重“道”,追求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达到物我合一的至高审美境界,成为儒家美学的有利补充,两者在相互冲突、同化中发展、创新,共同构成中国美学的主体,体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性。  相似文献   
75.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6.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7.
儒家学说中有关德治、教化与礼制的部分在传统伦理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者认为,“德治”是一种比法家倡导的“刑治”更为有效的方法,因为道德有一种楷模示范的作用,而“德治”又必须通过“教化”与“礼制”两套措施才能现实化。中国历史上伦理道德建设的这一整套学说、方法与途径,值得今人高度重视、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与期刊发展趋势和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编辑学者化”是针对编辑的学术素质提出来的,尤其要鼓励中青年学报工作者走这条路。树立敬业、爱岗思想尤为主要,必须在抓好编辑业务素质的同时,抓好编辑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9.
1、流动增值人才的使用效益与人才的流动率成正比例。 美国管理学者调查证实,一个企业中,最高创造力的人往往是从其他组织转移进来,并在本单位工作2—3年的人。人才流动不但是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成长发展、实现价值的需要。为了使人才更便捷自由地流动,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人才观念,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引进自己短缺急需人才,输出本单位富余闲置的人才,在动态中优化配置,实现流动增值。  相似文献   
80.
儒家非理性教育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将人心对外物的自然反映融入到诗、礼、乐教育活动中,从而熏陶人的积极正面的情感,使人的意志和动机朝向符合道德的方向被激发,最终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能自发自觉地表现出《论语》等儒家经典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儒家非理性教育理念将人心、道德与治国三者完美结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