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3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37篇
丛书文集   2086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2652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仍然以 活的形态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影响着中国民众民间信仰。巫术的 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维护着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43.
收录在《广弘明集》中梁武帝所作的《孝思赋》,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文学作品,然而,唐代道宣法师却将其当作弘扬佛法的护教文献加以收录。这一现象表明,中国佛教试图在伦理方面实现与儒家传统的融合,实现佛教伦理的本色化。在梁代,中国僧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体现佛教对儒教孝道的包容,而梁武帝将奉佛与尽孝结合在一起,更是实现了在道德教化上的儒释共弘。对孝道的吸收,突出的表现了中国佛教的本土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44.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聊斋》中对“儒商”的致富过程叙述过于简略 ,看不到“儒家品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作者毕生投身举业而缺乏商业活动经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45.
试论儒家道德教育的继承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道德文化的精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把它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弗兰克尔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后创造了第三种心理学治疗学派。他主张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并提出了意义疗法。本文借鉴其主要观点 ,应用于大学学习辅导 ,提出学习辅导要帮助学生树立有意义的学习观 ,并就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宋银桂 《船山学刊》2004,(4):191-194,137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起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深层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颇多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导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8.
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迄今已三十年了;为富国强兵而上下求索、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徐光启算起,西方擎术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中国学人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49.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50.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