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3篇
丛书文集   1813篇
理论方法论   241篇
综合类   2274篇
社会学   13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91.
书丑如此     
从儒家文艺观的角度言,丑即恶,而文质彬彬、契合中庸谓之尽善尽美也,书入野、怪、淫、邪而非蹈中道,则难以称美。而就道家美学而言,矫饰不真,雕缋满眼则丑,只有自然无为、拙朴简淡乃真美。  相似文献   
992.
作为天赋异禀的特殊群体,天才儿童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不过真正引起广泛的重视,则是迟至儒教确立的两汉之际才发生的。随着儒家童蒙教育趋于制度化,天才儿童们成为儒家思想的有力宣传者,以孝悌和笃学为中心的儒家品德,构成这些儿童事迹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固定为后世的基本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儿童们需要依靠这些标准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与声誉。天才儿童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种种变化,从而构成了现实世界的某种镜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是儒教的影响。在儒教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家族与社会的濡染,天才儿童成为现实儒家品行的载体。通过分析这些儿童形象的变迁与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汉代儒家社会中童蒙教育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3.
魏晋时期的祭天礼制,主要以郑玄的经学思想为基础。魏晋时期的宗庙祭祀主要承续两汉礼制,在围绕"孝"和"礼","私"和"公"的问题上,曹操从"公"的角度主张遵从"礼",晋元帝从"私"的立场寻求"孝",这有助于从儒家教化角度建构社会民风。魏晋时期民间层面的祭祀,随着佛道两教逐渐推广,新的神灵崇拜祭祀模式形成。  相似文献   
994.
995.
山寨:发端于广东的一些小手工业作坊,模仿成名品牌,山寨手机、山寨MP3、山寨数码相机等IT行业的另类产品蜂拥面世。“山寨”一词含有占山为王、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字面本身极具“野性”,由此,山寨艺人、山寨鸟巢、山寨春晚、山寨一条街等一夜梨花处处开。  相似文献   
996.
在儒家仁爱精神和学说的讨论中,我们常常为一般所说的两个方面的"限制"感到困惑,一个是儒家的"仁爱"同"孝"和"礼"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爱有差等"的差异意识,它不像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那么普遍和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997.
儒家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主要理论形态,其中,先秦儒家提出了如"民本"、"正己"、"仁政"、"德治"、"任贤"等治国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政府建设仍有及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已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特别是在东亚企业管理中受到重视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重视本体是“十力学派”的重要特征,但无论是熊十力还是牟宗三,都没有关注本体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好像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与时间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在西方,自海德格尔做出存在论的区分,以“此在”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后,“此在”便与时间有了天然的联系,此后再谈没有时间的本体,已经没有了可能。中西哲学发展的不同把我们逼上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坚守“十力学派”,很难适应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势;如果适应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不讲本体,继承“十力学派”又将成为一句空话。化解这一难题的一个可行思路,是引入“生生”这一古老智慧,对传统意义的本体进行改造,将时间性和空间性加入其中。这是儒家生生伦理学以“生生”为切入点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