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19年3月初,52名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团体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国际会议.由于德国共产党反对立即成立共产国际,3月1日的预备会议和3月2日的正式会议先后两次把会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而非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列宁认为成立第三国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引导会议展开有关成立共产国际问题的辩论,最终以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提案,使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最终转变为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辩论的实质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道路和方法的两种方针的较量和斗争.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使大会最后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和明确方向,从而为共产国际成立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2.
1933年12月12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拘捕了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一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苏联政府得悉事变的消息后,为避免自己遭受德日攻击,也为使“武装保卫苏联”的目的得以实现,使作出了歪曲事实真相、指责张扬的决择。大肆攻击、污蔑张杨的爱国行为,极力吹捧和赞扬蒋介石,主张无条件释放蒋介石,并利用共产国际的名义,压迫中共出卖张杨,使事变的解决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无不反映了他的民族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73.
陈明明 《浙江学刊》2005,4(4):152-162
中国共产党的联邦建国构想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而提出来的,它和联邦主义原理相通,又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共早期文件和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按照历史的线索叙述中共联邦构想及民族政策的思想来源与制约因素,讨论二者与中国革命内外环境和不同时期的关系,分析该构想之背景、变异与终结的过程与原委.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人.但这种认识并不是天生的,即毛泽东的农民观也经历了从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这种转变和共产国际的推动,农民运动的客观基础,毛泽东个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本文考察了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年)国际纵队中的英国志愿军的成军经过、参战经历以及它与英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之间的互利关系,以此来说明,英国志愿军之所以积极参战是当时国内外严峻的局势使然:德意法西斯的崛起、英国政府的绥靖政策以及即将爆发的欧洲大战;他们参战的动机是为了打击法西斯,防止它在英国本土传播蔓延;作为同路人,他们在战争期间拥护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治路线,但这并非像某些持论苛刻的西班牙内战史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因为盲目信仰而被操控,事实上,他们参战是纯粹出于自觉自愿,大量的回忆录和访谈显示,绝大多数幸存老兵并不后悔当年的选择,而且终生以之为荣。  相似文献   
76.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去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77.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反封建土地纲领的提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党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共产国际帮助与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本文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国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论述了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作用,并对中国最早建立的红色政权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9.
作为第一位使华的苏俄代表,维经斯基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他借助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社、成立革命局、成立书报中心报道十月革命及苏俄建设情况,出版、译介、印刷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为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知识分子、学生、工人中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0.
由于历史条件和环境变化,共产国际成立后出现了多种指导理论的话语表述,但这没有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在共产国际及其所属支部——各国共产党的中心指导地位。中共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重大突破和伟大的理论创新、政治创新。在这一创新精神的启发、示范、鼓舞和推动下,根据时代特征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和业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中共在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又实现了不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