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0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28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传统的阜阳剪纸历史悠久,其依附民俗生存,风格融南北之长,"既有北方的简练和粗壮有力,又有南方的精巧和秀丽多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阜阳剪纸艺术历经岁月的磨练而开始有了复苏气象和一些新的风格特征。试从近现代阜阳剪纸作品分析入手,就其风格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从其发展轨迹中认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43.
一般认为在明清时期徽州村落的主要居住者均为同姓宗族,少有他族,但在徽州市镇中表现出诸多宗族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岩镇为例,有多达十数个宗族在一地同居生活,这些宗族和谐共生,形成稳定的社会生活状态.宗族共生状态的形成与稳定不仅受到了当时徽州宗族社会整体的影响,也有岩镇地区独特商业氛围的作用.从这种状态本身探寻其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可以从另一角度阐述宗族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并管窥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44.
城市是社会分工多样化及人口聚合的结果,并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聚集和流动的特性造就了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也带来了城市族裔成分的多样化。不同的族裔在城市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网络与居住格局,从而影响着城市的族裔关系和社会整合。新加坡以公共住房政策推动族裔混居,实现了各族裔和谐共处。虽然国情迥异,但这种由国家推动的"族裔互嵌"方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5.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有助于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当今形势下,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大学的宿舍文化建设有内在的关联,二者同轴共转、协同发展。同时,良好的宿舍文化也孕育、促成了人才共生效应。宿舍人才共生效应作为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对于构筑大学生的幸福感尤为重要。因此,若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可以从锻造以爱党爱国、成长成才、向上向善、互助互信为核心的宿舍文化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46.
文化共生可以分为良性共生与非良性共生,多元文化的良性共生则是文化和谐的基础,非良性共生一般由文化冲突、文化同化等导致.文化和谐指称多元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谐、内容和谐、即时性与历时性的和谐等.和谐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文化,指称人类最高级别的文化形态,是融合世界各种文明,世界各民族文化、各文化形式的高度有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属于和谐世界的范畴;狭义上的和谐文化,在当代中国就是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作为一种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先进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畴.从文化共生到和谐文化,表征着多元文化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也彰显出了文化自觉的发展规律和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47.
施恩图报:内涵、依据与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报是家长的利他性教育意图,是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目标的体现.施恩不图报会导致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而施恩图报则有利于孩子养成知恩回报的品质.施恩图报是家庭感恩教育的内在要求,家长只有施恩图报才能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要发挥施恩图报的教育作用,家长必须树立平等交往主体的观念,合理地主张自己的权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图报,使孩子理解、接受家长的图报;正确地运用强化手段;纠正孩子对家长图报的无知与偏见.  相似文献   
48.
1872年颁布的近代《学制》开启了日本教育的"文明开化"时代。在这一时代,日本传统的儒学虽然失去了以往"官学""正学"地位,但依然以儒学教科书、汉学塾等各种方式存在着。除基本的文化知识传承职能之外,它还作为文化受体参与了西学概念的容受;作为"帝王之学"参与了天皇的成长;作为道德学说参与了道德重建。文明开化风潮下儒学的存在状态表明"文明开化"与儒学不仅不是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甚至呈现出某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49.
政策范式是决策主体的政策思维与政策风格的反映,是近年来公共政策研究中兴起的重要分析方法。以政策文本分析方法为基础,围绕政策问题、政策价值取向、政策工具与政策话语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范式变迁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市民化政策不仅在话语措辞层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在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定位、政策工具选择层面也经历了渐进的变迁过程。总体而言,农民市民化政策范式渐趋包容性、公平性与人本性,不断彰显农民与市民共生进化的理念将成为市民化政策的重要特点与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50.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通过"增量式"改革模式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再造,又以"搅局者"异质效应冲击当前金融市场主体,特别是银行业的传统优势。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与银行业相比具有异质性。基于博弈论的视角,有必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