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9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5365篇
劳动科学   2296篇
民族学   426篇
人才学   871篇
人口学   1026篇
丛书文集   5699篇
理论方法论   1724篇
综合类   11999篇
社会学   2652篇
统计学   1796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715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097篇
  2013年   1941篇
  2012年   2179篇
  2011年   2709篇
  2010年   2801篇
  2009年   3080篇
  2008年   2938篇
  2007年   2035篇
  2006年   1842篇
  2005年   1622篇
  2004年   1342篇
  2003年   1391篇
  2002年   930篇
  2001年   886篇
  2000年   70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胡央娣 《浙江统计》2004,(12):24-25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省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是城市工业所远远吸纳不了的.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找到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2.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上的飞跃,市场经济体制在为人们创造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伴来诸多风险。老年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发生贫困风险的大大增加,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就业与生活方式的衍生物。建国初期,国家在城市先后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而农村实行的是家庭与集体相结合,以家庭为主的保障制度,其表现形式为土地改革和集体化,以及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因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3.
《领导广角》2003,(6):57-5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被称为“三农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谏言献策的热点话题。3月6日。温家宝同志参加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讨论。谈到“三农问题”时强调:共产党人一定能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他还特地询问代表团里是否有来自监利县的人大代表。当地税费改革实施的情况怎样?农民的负担是否真的降下来了?而三年前。担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也是在两会召开期间。就“三农问题”上书国务院领导。反应了当地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三年后。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李昌平第一次面对电视镜头回忆了他当时上书总理的心路历程。阐述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04.
农村衰落和农民社会经济地位下降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性”地剥夺了农村人在城乡之间、甚至工农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力的同时,不断地强化了城市人的超越性权力,使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资源输出变为强制性和掠夺性的。发达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一般是与一定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在我国,只要注意到政策的策略性和渐进性,城市对农民开放所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可以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5.
张连华 《中华魂》2008,(11):62-63
近几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地方只注重硬件建设和环境的改善,而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使农民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水平。因此,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乃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做了大量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区域经济明显发展。但是,必须看到,目前我区的经济结构仍然是不合理的,效益也不高。同全省比较,1990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我区工业与农业基本还是对半开,工业只略多一点,而全省则是“七三开”。这反映我区农业工业化进程不快,资源优势尚未通  相似文献   
107.
立足社会保障系统,从消除保障制度中的不保障环节,激发保障系统内在机制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主体改革力度,论述当前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扩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相对萎缩。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过重、农村消费市场运行环境滞后、信贷消费迟缓、商品的城市定位等。应当通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生态环境、适当降低信贷门槛、加快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等相应的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09.
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教育的投资缺乏后劲、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欠债无法偿还等。通过分析这些经济因素,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对指导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一、制定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开发的具体帮扶对象;二、坚持开发式扶贫,把解决贫困问题与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起来;三、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四、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