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71.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3,5(3):148-152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 ,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 ,冯氏不是新儒家 ,而是新道家 ;但同时承认 ,就文化意义上 ,说冯友兰是新儒家可以成立。就“道统”意义而言 ,中国人追求真理的传统是一个儒道互补的动态平衡过程。冯友兰作为一代宗师 ,他为种族生存权和文化合法性奋斗终身 ,因此 ,他的“接着讲”决不仅仅是接着哪一家来讲 ,虽说他的新理学之根柢确在道家。  相似文献   
272.
胡军 《学术界》2002,(1):185-195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中西哲学融合的产物 ,是由反思、方法和境界三个部分组成的。他认为哲学是反思 ,是对思想的纯思 ,而思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就能得到毫无经验内容的既“空”且“灵”的境界 ,使人进入“天地境界” ,使人得到比宗教更高的精神价值 ,所以他提出要以“哲学代宗教”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3.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三方面颇有价值的启示 :1 .它认为“大全的自然具有最高的主体性” ,主张人应“事天” ,这就克服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把自然看作只具有“工具价值”的僵硬的主客二分 ,从而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扫除一大理论障碍 ;2 .其欣赏程朱理学以顺应的态度应对世事 ,张扬了一种亲和、顺应的主体性 ,这正好符合现代生态伦理学抑制人类扩张型主体性的理论需要 ;3.其重视以哲学的“负的方法”体认不可言说的神秘的“大全” ,由此敬畏无限和自然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共同支持的人类中心主义 ,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创造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274.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有深刻的启示。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应对宇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人生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人生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相似文献   
275.
冯友兰的觉解与人生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觉解”是冯友兰人生论思想的基石。冯友兰认为:“觉解”是人生的显著特性,规定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觉解”程度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觉解”还是一种人生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276.
277.
不少今哲颇褒公孙龙的"白马非马"(P)论题,而冯友兰大师则较为跟随古哲,颇贬P.本文赞同后者.公孙龙说"白马非马"(P),或"懒(不捕鼠的)猫非猫"(Q),人们都把P、R的"非"解作"不是"而不能解作"异于"、"不等于",因语言乃"约定俗成",所以P、Q皆假.至于"鲸鱼非鱼"(R),在"鱼"的词义未被"理性修订"之前,R也是假句.虽然公孙龙从论据正确地建立"白马异于马",但当他再从"异于"推论"白马非马"时,推论明显不正确,犯"窜改词义"谬误.  相似文献   
278.
现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冯友兰和金岳霖的形而上学思想中都蕴涵着内在困境.一方面,他们企图建立本体的形而上学,以便为世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强调哲学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世界的本体与人生的价值在他们的形而上学思想里是分裂的.人生价值是同形而下的境界相关的,而世界的构成又是同形而上的本体相连.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然而,这一困境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意义就在于,在借鉴西方哲学时,我们应该对西方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又带来了另一个困境,现在的中国哲学更多的是对哲学史中人物和流派的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哲学,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好像只能如此,我们才能建立现代中国哲学.因此,我们更多产生的是专家和学者.在现代中国哲学近百年的历史里,我们很难有世界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79.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