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际》2007,(10):36-37
作文要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宇数80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唐是文人词兴起的重要阶段,中唐词坛上几位词人都有过贬谪经历.刘长卿的<谪仙怨>是词体中贬谪题材的开山之作;刘禹锡的贬谪词表现了他贬谪后悲怆、反思和自信交融的复杂心情;白居易的贬谪词于悲伤基调之外另有重回富贵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贬谪前后思想的变化.这些贬谪词是唐宋词贬谪题材的重要开端,为两宋贬谪词的兴盛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长卿早年居长安及洛阳读书应举时,即已接触在帝京河洛一带广为流传的北宗禅法,在早期禅源的接受上有北宗禅的因素,其时间当在开元末、天宝初年。他的禅诗显示了承自东山法门的北宗禅和台宗禅相融合的特点,这不仅和其履历有关,且与天宝以还南方律宗和天台宗所倡禅律结合的文化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16.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中"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一联及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一诗所用典故均与屈原、贾谊相关。《唐诗鉴赏辞典》在这两首诗的赏析中,对典故的释义及诗句含义的把握有讹误、含混之处。宋之问以孙楚诗为典表达对杜审言离任的赞美,并将其比作凭吊屈原的贾谊;刘长卿诗中"栖迟""楚客""湘水"等亦在特定语境下表达着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17.
新出土墓志中,有三方涉及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以墓志与史籍参证,可以进一步探讨刘长卿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二,登进士第时间;三,为监察御史时间;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相似文献   
18.
更正     
笑汀 《老年人》2007,(7):43-43
湘中明珠邵阳,在湖湘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份量和地位。论物华天宝,邵阳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是湖南省重要的农、林基地。但邵阳最大的魅力,还是在她的人杰地灵,龙山春色,资水清流,不知吸引了多少风流人物,更不知孕育了多少才俊之士。刘长卿、刘贲、晁补之、陈与义、何绍基、石达开等均在邵阳留下过一觞一咏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19.
刘长卿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从其生年、诗歌的风格、实力乃至创作的个性来看,刘长卿都应该归入盛唐。特别是他在盛唐诗风的承传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而在情景交融上也具有“定型”的意义。把他归入盛唐,不只是个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盛唐山水诗群落派的自然生态的必然要求,显示出此派的无形而巨大的聚合力,也更是对盛唐山水诗派的实际情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唐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刘长卿在盛唐诗向中唐诗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前期的诗直面现实,关注民生,表现出积极的参政热情,多在诗中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具有盛唐气象.后来由于遭受多重磨难,泯灭了他的生活激情,诗歌开始转向关注自身.他后期的诗闲旷淡雅,气骨顿衰,多叹老嗟迈之作,成为大历诗风的代表.刘长卿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展示了盛唐诗风向大历诗风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