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力图对法律宽容做出解释,详述其主要表现形式,着重分析其法理基础,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我们对法律宽容的了解及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现当代主流经济学虽然倡导市场自由,却由于坚持"经济人只利己不利他"的前提,往往把它单向度地归结为经营者的谋利自由.只有抓住需要-意志-自由-价值的紧密关联,澄清经济人既有利己心、又有利他心的"交易通义",我们才能矫正某些源于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的污名化曲解,令人信服地说明市场自由的根本原因:正常的交易行为既能让经营者实现追求利润的自由,也能让消费者实现满足需要的自由.因此,只要遵守不可害人、尊重人权的正义底线,自由市场完全可以为社会生活的良序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发展,佛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佛家学说当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佛家的某些教育思想,如对待人生价值的平等观念、重视内向自律的修养方法、通过感化来培养品性以及对利己与利他关系的处理等,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也似乎可以为当今的学校德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5.
关于"利己"与"利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类思想史上“道义论”和“功利论”的论争以及现实社会中人们一方面推崇着“舍己为人”的思想 ,一方面又笃行着“唯我至上”的生活的混乱状况 ,通过对人的存在特点和环境的分析论证利己是人的行为起点 ,利他是其逻辑结果的利己与利他统一的观点 ,并以此为立足点对主体道德生活方式的存在过程进行层次分析 ,据此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如何建成一个良序社会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6.
诚实守信虽然只是立身做人的起点和出发点,然而,正因为有这样的起点和出发点,其它一切高尚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才有可能,它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基石,它决定着道德性质和走向。法律虽然能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起到限度作用,但市场主体利己心内在的限度最初并不在法律那儿,而在道德那儿;高尚的道德规范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并不能够起到限度作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才能起到限度作用。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体现了对以往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抓住了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7.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基层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其职务行为不仅是保证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多重理论基础,划分出“利村”与“利己”这两种村干部角色类型以及“利村不利己”“利村又利己”与“利己不利村”三种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探讨村干部角色对于其职务行为倾向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验证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对乡村治理结果产生的异质性。同时在对“利己不利村”这一职务行为倾向进行深入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典型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村干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本应扮演“利村”角色代表政府与村民来维护双方切实利益的村干部,由于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导致其“利己不利村”的职务行为倾向。由此提出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的两点对策: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同级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行为监督机制,打造上下协同的双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对村干部的惩戒和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形成“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小区邻居老王退休后闲着没事,与他人一同报名参加了城市志愿者队伍。从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到城市美化管理等,都是他们义务服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9.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 频繁爆发的瘟疫使业已危机丛生的社会局面更加动荡, 而传统宗教——异教无以应对, 于是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根据早期教会史家的记载, 基督教徒在这个危机的时期, 大力宣扬超越利己的教义, 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救助行动。因此, 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 皈依者迅速增多, 形成了对异教的强大挑战。从这种意义上说, 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为基督教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加快了它战胜异教的进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欧洲社会甚至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0.
斯密笔下的"经济人"不仅有道德约束,并且在追求利己主义这个目的时,已经在手段上和结果上通过"无形的手"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实质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