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的提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湖南省社科联邀请了湖南社会科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现将其观点刊发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建设中的利己与利他的矛盾问题.然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还没有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路径.通过对"斯密难题"的研究,借"斯密之手",在承认个体利益的合理性的同时,又要提倡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23.
24.
文章对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赠与性质的种种赞助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经济理论分析,论证了其性质、产生的原因、成本和利益、外部性,从而为完善和规范社会对赠与行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市场合道德性问题是市场经济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也是目前学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1.通过比较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经济生活形态在知识生产和知识运用方面的本质特征 ,可以了解到市场在推动人类自由自发合作秩序的扩展和文明演进中的重大意义。 2 .深入剖析了交易行为的互惠本质 ,以及交易活动所体现的“利己”与“利他”的内在统一性。 3.从逻辑、信息和秩序生成三个角度驳斥了纯粹利他主义的荒谬和虚妄。  相似文献   
26.
本文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石里克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伦理学从产生背景、基本理论、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石里克的伦理学受到功利主义影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但产生于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伦学反映着各自社会经济关系,因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在同是把快乐论作为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功利主义凸显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石里克强调社会利益主体的快乐;边沁、密尔始终无法圆满解决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而石里克较好地处理了"求快乐"与"利他"的关系;石里克采取的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比功利主义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7.
由于志愿行为的无偿性和公益性,志愿者的利己性动机时常受到指责,这一现象不利于志愿行动的常态化.因此,如何用科学态度看待志愿行为的利己性动机成为志愿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话题.在“以人为本”理论范式的观照下,合理利己性动机的产生有其客观性,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符合正常道德伦理,是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支点.同时,利己性动机的实现存在着利他的价值取向,并不妨碍利他性价值的实现,二者相互渗透,在行为结果上是双赢的,共同促进了社会和谐及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8.
平凡人的道德标准——论亚当·斯密的合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把在《道德情操论》中反复强调的核心概念合宜作为凡人的道德标准。博得公正旁观者的同情,就是合宜;达到合宜效果的行为可被认为是道德行为。合宜性标准可以是及其崇高的,如仁慈;合宜性标准也可以是源自天性的自爱,如谨慎。按合宜性的观点,凡人在社会生活中坚持起码的道德标准是为维持社会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基础,墨家借"兼爱"反对儒家的"差等之爱",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力量,成为与儒家并列的一大"显学",也因为"兼爱"在战国末迅速消亡。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墨家学说缺少必要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则在于"兼爱"说自身的逻辑困境,它不能很好处理好"兼爱"、"贵义"、"自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简单、线性的公义替代一切。"兼爱"在乱世可以获得发展的空间,但在集权制中央统治下,缺乏必要的伦理层次和等级,缺少对作为人最基本情感的自然呈现的关怀,必然走向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