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11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管理学   8157篇
劳动科学   1658篇
民族学   585篇
人才学   1329篇
人口学   869篇
丛书文集   12400篇
理论方法论   3976篇
综合类   19943篇
社会学   3789篇
统计学   1784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875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964篇
  2015年   1579篇
  2014年   3948篇
  2013年   3268篇
  2012年   3506篇
  2011年   3985篇
  2010年   3665篇
  2009年   3711篇
  2008年   4127篇
  2007年   3177篇
  2006年   2748篇
  2005年   2951篇
  2004年   3026篇
  2003年   2736篇
  2002年   2025篇
  2001年   1617篇
  2000年   1241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祖国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端人才的保证,也是体现高校办学理念、育人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建设体系,这也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对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校学风建设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保甲制度是清王朝维护广大乡村社会秩序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州县政府职能在州县以下广大乡村地区的延伸和补充。但是清朝并没有制定一部关于保甲制度的专门性法规,相关的规定散见于谕旨、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及事例、则例、省例等不同等级效力的法律渊源之中。这些规定在清朝历代皇帝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不断修订补充并督促官员实力奉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的基层社会现实,形成了一个遍布各地的治安网络,对清代延续二百六十余年的全国统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6.
谢秋山 《南方人口》2020,35(2):1-16
理清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而精准施策,对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重大。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和CGSS2015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出务工经历为代表的主观感知性因素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关键,而以养老责任和未成年子女数量为代表的客观责任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对生理回报和安全回报有更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57.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对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搁置在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却在历史上属于同一类型国家的"互镜"比较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它能以和谐方式实现现代化、能够实现制度安排理性、能及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这既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主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58.
59.
文章以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田野观察对象,发现当地妇女的社会性别表达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宗教信仰、生计模式、传统文化、人生仪礼等形塑和建构了本地性别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现代性的想像,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宗教、习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可能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规范。这种变化不只表明社会性别深深地嵌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制度之中,也会随着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60.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公共预算,通过预算硬约束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行为,已取得理论上的共识。《预算法》规范地方债的重心应是地方政府债务收支行为,重新认识预算平衡,赋予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债的适当空间,将地方债收入和支出纳入现有预算体系,建立以偿债资金来源收入和偿债支出为内容的地方债复式预算,并将地方债收支纳入预算草案中予以编制。地方债预算议案应经过本级人大和中央的双重审批,通过审批的地方债预算法案即成为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的具体授权规范,以地方债预算法案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制度抑制地方发债冲动并对地方债收支行为予以监督。如此方使地方政府发债有序,实现地方债预算的全面、规范、公开和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