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6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20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9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93篇
理论方法论   281篇
综合类   2996篇
社会学   228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相对而言,儒家学说虽不如道家和释家哲学那样超脱于俗尘之上,但同样重视超越的人生价值。在《论语·雍也》中所记载着孔子的名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尔,贤哉回也!”就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生命境界。以上引自张映辉发表在《北  相似文献   
72.
郑颖慧 《兰州学刊》2006,(7):188-190
中国古代犯罪学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已建构了包括犯罪根源剖析和犯罪预防措施两者紧密结合的犯罪学说体系。朱熹继承前贤思想理论,结合南宋的社会现实,深入分析了当时犯罪频发的根源主要是个人私欲和社会弊端,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朱熹犯罪学说对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陈冬冬  郑振捷 《社科纵横》2006,21(5):113-114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文章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口才的三个阶段:学说、愿说;常说、会说;能讲、善教。  相似文献   
75.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相似文献   
76.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史研究,作为对党的百年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文论话语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民族复兴过程中所表现的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并构成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可资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内容。依据党的历史发展线索和现代性理论资源看,党的文艺制度史研究的总体问题是以党领导的文艺制度的建设内容、治理特点、实践规律及历史经验为重点,梳理和研究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创新,阐释和总结党在长期的文化、文艺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以思想观念引领、方针政策指导、组织管理保障及宣传教育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经验。同时,结合制度建设和创新实践,从历史、理论和精神三大维度深入探讨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提出的理论观念、制定的方针政策、创立的组织机制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提供有益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7.
章学诚所构建的理论以"道"为基础,共分三层,即天道、人道、先王之道,三者是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三层"道"说中,章学诚尤其重视第二层的人道,并由人道为基础将经世致用学理化,并进一步将"六经皆史"纳入其中,从而完成了"六经皆史"理论基础的构建。至此,章学诚成为了中国传统史学致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8.
契丹“再生仪”中所立之三歧木,乃是女阴的象征。“再生仪”是生殖崇拜、女神崇拜等原始崇拜仪式,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再生仪”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欲战胜死亡的威胁,求得永生、幸福的一种宗教心理。在契丹故地辽上京临潢府一带,至今仍有“再生”习俗存在。  相似文献   
79.
明清时期(主要是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这一经济过程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是在中央朝廷的“禁”和“通”的政策实施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僚吏员对中外商人的盘剥与勒索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利用各种政策所赋予的特权与金钱交易。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由于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程度的自由,使中国的海洋经济有了一条可以发展的生路;但是权钱交易的祸害更大,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海洋经济的垄断管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海洋经济的顺利发展。这是中国在300多年中由强大转而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水浒传》生成史的角度,将《水浒传》的成书和作品主题的嬗变联系起来,论证梁山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传奇色彩和归正倾向。它是封建社会全社会被压迫者与有志之士的反抗与追求的“交响曲”,是对封建社会后期现实的一种“全景式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