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07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近几年的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基层单位(企业)[下简称单位]的统计人员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与“劳动者报酬”指标的填报上经常产生混淆,往往是两个指标相互替代,不明白这两个指标本是在调查目的、计算方法有区别的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72.
潘家永 《人才瞭望》2007,(1):103-103
请问:我是去年3月份进城到一家制鞋厂打工的,当时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为800元。一个月前,制鞋厂工会代表员工与厂里签订了集体合同。其中有关劳动报酬的条款中规定:员工的工资每月不得低于900元。我们几位农民工得知该情况后。要求将我们的工资增加到900元.但厂里说已签的劳动合同内容不得随便更改.要增加工资只有等到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续签合同时才行。请问,厂里的说法有根据吗?  相似文献   
73.
逐步完善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体系,是我国“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地开放和利用劳动力市场,则是有步骤地开拓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环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不存在劳动力市场?有没有必要开放和利用劳动力市场?传统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也没有必要存在  相似文献   
74.
劳动工资统计反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用工变动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是劳资工资统计的基本任务,准确的数据统计关系到员工的各方面,对员工影响较大,因此可以说准确的数据信息在正确反映当前的人员构成及收入水平之外,还为党和国家及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拉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5.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47-152
司法实践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判处明显偏少,且各地司法机关对该罪的适用差距巨大。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一是学界对该罪存在的必要性本身存在争议,二是司法机关对"有无支付能力"、"责令支付应否作为前置程序"等犯罪构成的理解产生分歧,三是对欠薪者的财产状况查处较为困难。为此,应在保持刑法谦抑性的基础上肯定该罪名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涉案人主观恶性之大小来判断其应否入罪;此外,应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等措施消除司法认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6.
企业职工劳动报酬过低是导致社会风险累积性成本增高的重要因素。企业主动承担起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符合企业和社会整体的长期利益。企业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内生动力的发挥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和市场化收益回报路径受阻两大障碍。因此,需要完善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增长的评价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选择性激励制度、组建地区性行业工会组织来构建基于企业内生动力的劳动报酬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77.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楠 《学术探索》2011,(5):46-50
“恶意欠薪”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既是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关涉民生诉求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刑法规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对该罪名进行正确的诠释和适用,已经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新一轮的使命。本文围绕拒不执行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期望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8.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8年3月1日到郑州某机械公司从事文员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每月发放王某工资800元。2008年12月30日,公司给王某下达了《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并支付了两个月的工资1600元作为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王某认为:1、工作期间工资发放过低,按当地(郑州市)规定应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补足;2、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法》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依法应以当地在岗  相似文献   
79.
《职业》2010,(1)
一组数据值得玩味: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下降16%,平均每年下降1%;而政府和企业收入上升16%.人民日报记者多地调查也发现,普通居民"干得多,挣得少".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这一情况,引起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0.
案情简介万某于2007年12月进入某科技公司工作,口头约定岗位为销售部业务员,每月工资2000元另加销售提成。双方直至2008年7月1日签订了1年期劳动合同,期限从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1日止,并对相关权利义务进行了约定。2009年6月10日,某科技公司书面通知万某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