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勃朗特姐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的宗教背景影响.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是英国国教牧师,他倡导的福音主义--自我心灵感受宗教的启示极大地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的人格和创作.本文综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对于宗教的不同心灵理解,正是对于宗教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宗教对于她们的不同启示,使得三姐妹才思泉涌,在笔端中,澎湃着女性对于维多利亚体制宗教的批判,书写着女性对于宗教的个人心灵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希望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结合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来揭示其体现的女权主义行为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时在故乡的荒原沼地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艾米莉·勃朗特自由不羁的个性,使她独立于维多利亚时代主流小说家之外。本文分析了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在激情与反叛中的爱恨情仇、凯瑟琳·恩萧在理智与情感的抉择中表现出的人格缺陷。本文还指出:尽管该小说中各种矛盾跌宕起伏、激情澎湃,但是,由于作者对“艺术的完美”的追求,加之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特别是“抒情与含蓄”的兼用,使小说在叙事角度、结构布局和情节安排上保持着严格的匀称美,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和谐文风。《呼啸山庄》是一部火与冰、爱与仇、激情与控制交织的杰作,是作家旷世的激情与超然的理智、浪漫主义的自由想象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3,23(5):71-73
闭塞的环境,简单、古板的教育,使牧师家庭出身的勃朗特姐妹性格内向;这使她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这些都影响到了她们的小说创作,使其有明显的自传性和强烈的主观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对父亲伟力和父权神话的质疑和否定既是对男权价值体系的解构,又是文化弑父意识的一种体现。勃朗特三姐妹特殊的家庭生活背景和父亲不同寻常的乖僻性格造成了她们对父亲之存在的心理空缺与否定,在其文本中则成为一种文化弑父意识,具体表现为四种模式:父亲缺席,否定父亲,母盛父衰对比,父弱女强对立。  相似文献   
16.
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品中刻画了三位灵魂伴侣,他们的情感生存空间受到了物质层面、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约束。在物质层面,19世纪的英国阶级观念仍非常强烈,两性结成伴侣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更注重双方的门当户对,门第差距是贵族和中产阶级都无法接受的。由于这一时期缺少健全的婚姻法律,因此崇尚道德风尚的维多利亚人用道德来约束人们选择伴侣,缔结婚姻都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另外,虽然这一时期伴侣的权力地位关系不平等,但是每个阶层都存在像三对灵魂伴侣那样能够做到灵魂交流、心灵相通、感情深厚、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可以看出,勃朗特三姐妹在维多利亚早期对婚姻推崇门当户对,强调婚姻圣洁,同时重视伴侣之间的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正】狄更斯《双城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  相似文献   
18.
李灏 《殷都学刊》2011,(3):84-88
在凯瑟琳.恩萧悲剧的形成过程中,有着自我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完整及被打破的事实。从单纯无忧的童年到痛苦绝望地离开人世,原始自然的存在是她的本质属性,虽有外来因素的干扰,却固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在与现实相疏离的自我世界里,造成了她必须面对但无法解决的诸多矛盾,给她原本单纯的世界带来了复杂的困惑,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她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期望实现理想的目标。从本质上看,她是孤独的,没有真正的知己,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艾米丽·勃朗特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被当时的英国评论界批评为一部"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的作品。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呼啸山庄》和她的作者却声名日增,备受人们青睐。现代主义的主题、象征手法、叙事技巧成为破解这部作品的经典的重要密码。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