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71.
区域协作是大都市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件,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区域空间层次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区域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机会,以探索更高效顺畅的区域协作路径,文章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协作中制度性参与者及其诉求,分析了京、津、冀政府各自的关注议题、行动成本,以及不同层级主体参与区域协作的方式,构建了区域协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中行动者、协作网络、权力介入、合作风险与交易成本等变量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当前区域协作中集体行动的主要困境与解决机制。研究指出:区域问题的演化是推动区域治理变革的主要根源,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和核心城区过度聚集问题逐渐加剧,致使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政策必要性凸显。区域协作的基本变量来源于区域现实情境,根植于区域长期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网络,包括:现有制度系统,区域结构与所要解决的区域问题,参与区域合作的行动者诉求及其紧迫性程度,地方组织之间的自发协作互动网络等。中介变量是由基本变量衍生出的协作行动中的过程变量,包括:合作的领域、范围,参与主体构成状况,行动者动机,强制性权力的介入程度等。基本变量与中介变量共同作用于区域协作机制,并对交易成本和...  相似文献   
572.
白云锋 《社会科学》2023,(3):181-192+94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区域应急合作的法治化。应急背景下,区域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常态“发展型区域合作”模式的“防御型区域合作”模式新图景。在信息化时代,以数据技术主导、多方主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的应急结构成为跨区域应急的主导治理框架,展现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理路。在应急法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应急防御型区域合作的实施并不规范,尤其体现为区域间应急决策标准的不统一,削弱了区域在实现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作用。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检视下,应急行政中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发布的应急行政命令均应受到法秩序统一性框架的约束。为规范应急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实践,缓和风险系统性与区域分割管理体制之间的张力,通过区域合作助推国家安全,央地政府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在科学与法治价值的引领下统筹共进。这需要事前在规范层面完善区域合作立法保障机制,在合作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增进区域合作动力,以及在事后通过监督与行政自制抑制应急权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573.
新型区域合作是指不同地方以互利共容为动力,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经济带”等各类功能性区域为载体,以区域产业链构建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政治保障,以区域共同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效果上看,新型区域合作弱化了行政区经济现象,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了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相比,新型区域合作具有多维治理的特点,府际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制度安排。未来需要更加重视新型区域合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继续调整和完善新型区域合作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57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利益博弈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晖 《天府新论》2009,(6):63-65
我国,跨区域合作方都首先是行政区,拥有本地经济政策和发展目标,因此,合作各方都是区域合作最理性的经济利益主体。特别是在合作初期,区域间缺乏区域合作的传统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区域间往往是自发性、低层次竞争,各自为政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每个行政区域的行为都构成其他行政区域追求自身利益行为的限制,各主体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还要依赖于合作他方的选择。因此,在区域间利益不断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必须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75.
鉴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和政治、安全的分离并存的二元结构现实,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日韩三国之间开展区域合作和取得成效将会越来越难。三国中的双边合作是不均衡的,主要是中日之间的合作难以深入。对中国而言,除了极力推动中韩自贸区建设外,也应因势而动,积极发展与韩国间的政治合作;在与日本博弈的同时稳住现实局面。  相似文献   
576.
区域公共品,存在着既不足又过剩的失效供给。从区间外部性角度研究其失效状况认为,直接的正外溢往往造成区域公共品供给不足,而间接溢出则引发地方政府关于区域公共品的竞争,供给过剩。外部性阻碍了资源最优配置并约束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各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品供给中展开博弈,由于搭便车或机会主义风险,难以走向合作,并陷入囚徒困境。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内化区间外部性是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实施区域合作的奖惩机制,化解囚徒困境,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多元化供给内化区间外部性;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对公共品供给进行利益协调。最后从根源上把握供给失效的难题,提出改革政绩考核标准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577.
我国区域利益关系失调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是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完结以及信息化浪潮,在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关系失调,是区域经济利益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同时,从内部原因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缺陷问题以及区域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