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9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38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1194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33.
和平研究是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以和平及其对立面为研究对象 ,尽管中外学者、哲人们从古代开始就产生了和平的思想与理念 ,然而 ,他们从未将和平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研究 ,他们关于和平的思想和理念不过是对和平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因此和平研究的学术渊源和思想渊源不能从古代来追溯。对和平研究思想渊源的探求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马基雅弗利的暴力学说对和平研究的影响 ;历史现实的挑战对和平研究的呼唤 ;和平研究者本身对乌托邦思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4.
日本所拥有的和平博物馆数量位居世界之首,但大多数公共和平博物馆与战争博物馆一样,没有展示日本的侵略历史;即使涉及这方面,也只是展现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形象,而完全忽略亚洲其他国家人民遭受日本蹂躏的苦难经历。然而另有一些公共和平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如高知民众所,却客观地反映了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市民们在那里建构和平的活动很是积极。在和平教育中,和平博物馆不仅在学校而且在社区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冲突化解和宣扬和平思想方面,和平博物馆将发挥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孙犁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进行审美解读,对其审美风格的变化进行界定,认为孙犁创作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由早期唯美浪漫主义风格向后期精粹现实主义风格转变的特征。基于风格改变的事实,探求转变的深层因素,认为其审美风格的转变是由作家精神气质的变化决定的,从影响其精神气质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生活境遇、社会历史氛围、文化积累,阐述其精神人格的构成变化,影响和决定了孙犁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36.
童年噩梦     
何指南 《老年人》2005,(10):21-21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简直苦不堪言。1943年,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我的家乡常德,有一次投下了许多棉被、棉衣及其它生活用品。万万没有想到,那些空投的东西全都带着(鼠疫、炭疽、伤寒等)细菌,结果很多人感染瘟疫而死,不少人家惨遭灭门之祸。这年11月间,日本鬼子的飞机像  相似文献   
37.
斯塔德纽克的《战争》是苏联全景战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匠心独运,具有论辩反驳性(通过书中的重要人物直接提出异议进行反驳,通过大力描写苏联红军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对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作战不力甚至只是溃败的言论进行了反驳,通过斯大林形象进行反驳)、军事科学性(军事科学或军事理论、战略学和战役学、作战艺术或战术的运用)、人物多面性(发展变化且丰富复杂)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该作品成为苏联战争小说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全景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38.
彭德怀的群众战争观是依据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形式是游击战而形成的.同时也适应于运动战、阵地战,是弱者战胜强敌的好战法。彭德怀认为,关心和维护人民利益是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武装群众、建立群众武装是开展群众战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39.
论梅尧臣的边塞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发生在宁夏境内的、残酷激烈的宋夏之战,为宋代边塞诗提供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素材。诗人梅尧臣面对宋军屡败的战局,有感赋诗,或抒心系边塞的报国之志;或述战事失利的伤痛之情;或写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崇高的民族精神。梅尧臣边塞诗的特点是:包容深广、长于纪实,敢于批判,笔势淋漓,思辩敏锐  相似文献   
40.
“九一一”事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美国,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如果说冷战的结束成为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新起点的话,那么“九一一”事件则为美国将这种战略全面付诸实施提供了机遇。“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将冷战结束后10年间全球战略探索的成果理性化,开始形成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