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口语词运用显著地不同于戏曲成熟时期的作品风格:既可以出现在说白中,也可以出现在唱词中;既为戏曲扮演的下层人物使用,也为上层人物所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充分体现了早期南戏通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2.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23.
唐传奇之后,宋代的话本和南戏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另一个中国俗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奇观。话本和南戏之所以能成为宋代俗文学的杰出代表,除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之外,更得益于其有效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4.
元代艺术史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是对其进行分期研究的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艺术中心转移作为元代艺术史分期的主要标准,再结合元代艺术发展的实际,可知1315年朝廷重开科举是元代艺术史前、中期的分界点。前期,元曲繁荣发展,占据艺坛中心,风格本色自然,生动活泼;中期,受理学思想影响,以元曲、诗歌、绘画为代表的中期艺术,呈现出温和典雅、严谨工整的风格特征。中、后期以1350年为界,抒情写意的文人画占据后期艺术史的主流,文人介入同样使南戏走向繁荣。文人画与南戏一起铸就了后期艺术史抒情写意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25.
论海盐腔的起源及在南戏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南戏起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关海盐腔的创始人或腔调来源的重要史料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现存史料关于海盐腔来源最重要的两条表述——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涉及的唱曲方式,仅是宋元文人词唱或乐府曲唱方式,是一种文人"雅唱";而南戏的起源是民间的"俚唱"或"俗唱"。海盐腔是两者融合的产物。它是在明代民间戏曲蓬勃发展过程中,文人濡染、参与和推动南戏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论昆山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山腔是宋元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早在元末,昆山千灯(墩)的声腔家顾坚把流行于昆山各地的民歌、小调、山歌汇收起来进行加工,使它们更加适应于歌唱南戏,终于在明初取得了"昆山腔"的"冠名"权.昆山腔的演唱分二种,一种是散曲形式,如唐寅、祝允明等均是著名的散曲家,他们创作的部分散曲就用昆山腔演唱过;另一种成为了南戏声腔,吴中著名的南戏作家如陆天池、郑若庸等,他们的作品多曾用昆山腔演唱过.据考用昆山腔演唱过的南戏作品在魏良辅创研的昆曲问世之前,已多迭30种.  相似文献   
27.
依据古代文字史料,学术界判定南戏最早源起于温州。通过对南戏早期代表作品《张协状元》中方言词的特征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这样的说法是可信的;同时,《张协状元》方言特征词的层级分布情况也表明,古代闽南戏对早期南戏的形成与流传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8.
考察脚色制的使用,既是研究其脚色与戏剧人物的对应,也是研究各门脚色在戏剧结构中的安排和功能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南戏《拜月亭》进行分析,对南戏脚色体制的相关理论提供佐证或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29.
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赵氏孤儿记》产生于元代后朝,是以元刊本杂剧《赵氏孤儿》为参照写定的。今存较完整的富春堂本、世德堂本《赵氏孤儿记》是从南戏向传奇过渡中的作品,这一点可以从其剧名和结构特点上看出。在今存赵氏孤儿报仇故事的几种南戏和传奇版本中,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九宫正始》收《赵氏孤儿》本、《风月锦囊》载《大全孤儿》本、富春堂本、世德堂本、传奇《八义记》。这些版本按其承继关系又可分为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30.
明初是南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南戏剧目现有42种全本流存,34种尚有散出或零曲流存,29种全本已佚。明初南戏有文人南戏与民间南戏之分,文人南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重理化的倾向,语言典雅文采;民间南戏体现了下层百姓的爱憎观与审美观,语言本色,形式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