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记叙的是博爱唐村李氏谱系.此谱仅有手抄本,为李氏族人收存.谱中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该村李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李仲、李岩、李牟与李友籍贯、家世与身世的记叙,以及对李氏在无极拳、太极拳方面的建树的记述,材料具体,鲜为人知.它的发现为研究李岩李牟其人以及陈氏太极拳的开创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2.
正本专题汇集了文、史、哲、法四个不同院系的作者的文章。他们写作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却在一个交汇点上不期而遇,即个人在湍变的自然和社会变革中的理念抉择和命运沉浮。哲学系的李国斌的《墨家"兼爱"说的分殊问题》回顾了最有大公的博爱精神的墨家为何在战国末期就迅速消亡。无疑,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墨家学说的基础"兼爱"比起儒家的"差等之爱",更为"先进",甚至有"原始共产主义"的浪漫色彩。但李国斌认为,在治  相似文献   
63.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是开创了西方认识论上思维方式的哥白尼式革命的思想家。他的哲学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调和与颠覆并重,继承与批判并举。在与传统基督教思想的关系上,康德以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重新解释了《圣经》的基本教义,他不仅颠倒了神学和道德的位置,更于无形中摧毁了人们对基督教和上帝的依赖性,这就将人类理性的主体性推到了历史的最前锋,恶的根源以及爱的救赎都在于人自身,甚至在自然的合目的性历史进程中,重要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郭大,郭大,金梅同学来信了”,平时比较平静的江西省南城县公安消防大队纯时热闹起来。正在和教导员视察战土们营房的郭志大队长,听到叫声,也急忙朝喊叫声走去,看到5~6个战土笑着、簇拥着,拿着信向自己跑来。当听说是余金梅同学的来信,郭志大队长当着战士的面急忙把信拆开,只见一行行秀丽的钢笔字展现在同志们眼前:“郭大队长、教导员、邹炜指导员和战土们,你们好!你们寄来的书我已收到,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我今天能够在大学里读书,都得益于你们对金梅的博爱……”  相似文献   
65.
麦尔维尔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白鲸》被公认为19世纪美国小说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他的思想自始至终是矛盾的。他既忠诚于基督教,又反叛基督教。这一矛盾贯穿小说的始终。  相似文献   
6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是"从罪孽中得到救赎"的"中介新娘"--<圣经>原型形象.这一形象既保留了最基本的<圣经>叙事单元和人物原型,又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带上了现代人的痛苦和反思.这个"中介新娘"原型形象反映了哈代对僵化的宗教道德说教的鞭笞以及对博爱、牺牲等宗教精神的讴歌,具有丰富、深刻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67.
徐志摩诗中弥漫着基督精神 ,其实他所认同的并非基督教神奇迷离的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 ,而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他社会理想所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68.
海子对现代诗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追求生命的高远、浪漫、炽热,开辟了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海子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海子诗歌的主题也围绕着古今中外众诗人的探索展开和发展,其中田园情结、基督式博爱、神性的召唤等主题元素阐释了海子与中西方诗人先贤们在思想层面、精神气质和语言形式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69.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0.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李岩,崇祯十七年被李自成冤杀。关于李岩的籍贯,史学界众说纷纭。以近期发现的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五十五年由李元善所修的《李氏家谱》为依据论证,李岩的籍贯应为河南省博爱县唐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