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哈姆雷特》演绎了理想之国从破坏到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人本存在的有限性和契约性,表明无论人类如何破毁自己的家园,终究要服从于冥冥中的归善意志,并用切实的行动对理想中的国度施以不断的重建,那就是建立一个仁君秉政、政治清廉、道德高尚、充满博爱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72.
现代意义上的博爱观念 ,是建立在个人自由与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爱 ,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弘扬。这种爱的实践应该是从有差等的爱走向无差等的爱 ,从体制内的爱走向体制外的爱 ,从人类之爱走向超人类之爱  相似文献   
73.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李岩,崇祯十七年被李自成冤杀。关于李岩的籍贯,史学界众说纷纭。以近期发现的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五十五年由李元善所修的《李氏家谱》为依据论证,李岩的籍贯应为河南省博爱县唐村。  相似文献   
74.
生命的回报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博爱医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生活历程也确确实实感动了我。于身临其境而触景生情,忘掉了忧心忡忡的压抑与烦闷。  相似文献   
75.
"天下为公"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在讲求公平和博爱的意义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博爱由于其内含的人己关系的公平,为公天下注入了最为深厚的情感资源。从人的自然生成及气与性结合的层面出发,人们可以超越现实具体的差别,寻求观念和抽象的平等。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使公平和博爱跨越血亲"小家"走向同气同性的"大家"。人与己如能放在同一的公平尺度上予以考量,德性的关爱普遍播撒,定会得到天下民心的呼应和顺从。公平主要不是从动机,而是从效果——疏通执滞、宽慰心灵而最终"太和"的角度去理解。有常心爱人爱物,己亦会被人物常爱,爱的公共性和互惠性品格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76.
郑会侠 《源流》2011,(7):36-37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宋大峰福利会始建于公元1256年,迄今755年,其时,是为纪念建造和平古桥、造福民众的宋代高僧大峰以及继承弘扬大峰祖师慈善博爱精神而组建的。据《潮阳县志》记载,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年届八十的大峰禅师从福建游缘至蚝坪(今和平),结庐灵泉寺。时逢瘟疫流行,遂施医赠药,救民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外国古代教育史为切入点,以外国古代优秀文化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四大源头:古希腊的民主和理想;古罗马的法律和秩序;基督教的平等与博爱;日耳曼民族的进取和勇敢。通过对古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对比我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其优秀文化的优势来弥补我国文化中的不足之处,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78.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79.
忧患意识与宗教精神构成中西文化传统的道德基础。忧患意识包含忧国忧民、仁爱道义精神 ,宗教精神主要指基督教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拯救与博爱精神。二者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体自觉承担淑人拯世之责任方面 ,有相似相通之处 ,但也有宗教与非宗教的差别。忧患意识与宗教精神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将有助于世界新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0.
陈靖姑信仰的源流及在闽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陈靖姑信仰的产生及在闽台地区流变的探讨,对陈靖姑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在闽台两地营造和谐博爱的氛围;有助于弘扬见义勇为、舍身忘我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倡导关心弱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形成慈爱、无私、正直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