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41.
许娜  张洁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204-20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即跨越论,是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的。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其真实的内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不仅能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也能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相似文献   
42.
关于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拥有极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东方不发达国家需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吸收养分来滋养和发展社会主义,从而真正完成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全面跨越,走向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传统,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色.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底蕴,二者存在着共同的内容和范畴,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重要机缘和途径.哲学和经济学的联盟,首先体现在:第一,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和发展辩证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第二,经济学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实践领域.第三,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它们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是共同的.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总是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东方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国家由来已久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借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考察,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现,提出了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4.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立足当时的历史环境,思考并回答了“德国革命往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像德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而且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实行以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革命往何处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挖掘马克思早年关于落后国家革命发展思想,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19世纪50—60年,马克思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有着肯定其走资本主义,否定其"社会主义"道路的论断,在70年代末却提出了东方社会有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可能性,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学界的迷惑和争论,甚至有人认为马克思晚年年迈昏愦。实际上,这恰恰是马克思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始终贯彻"实践理性"根本立场的表现。充分彰显马克思"实践理性"立场对于当代中、印、俄等国的社会发展仍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正>黑色的梵林白日里去观音岩,遇到一个饶舌的向导,很倒胃口,只得倦倦而归。吃罢夜饭,我要单独去观音岩。朋友们问,我只不说;笑我夜游神,我也懒得分辩。我牵挂着,模模糊糊地似有一份心  相似文献   
47.
《阅读与作文》2011,(5):24-25
喜马拉雅真的有野人吗?众多资料中关于他们那些如影子般来去无踪、隐约而模糊的记载,到底是一种幻觉还是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48.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应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政治层面上跨越成功之后如何进行经济层面上的跨越是跨越理论的核心.苏东剧变表明,这些国家没能在经济层面上实现跨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却雄辩地证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能够在经济层面上跨越的.  相似文献   
49.
重温经典作家对人民范畴的描述,用唯物史观观点来分析邓小平理论里人民观的价值内涵。通过价值中主客体辩证关系分析,体现人的主体价值及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提出社会评价标准与改革标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才能经得起“卡夫丁峡谷”的检验。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将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0.
选取不同的湍动施密特数,分别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 κ-ε模型对孤立街道峡谷内的气流运动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流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表明,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 κ-ε模型预测出极为相似的气流旋涡结构,即在峡谷内生成一个中心大致位于峡谷中央的顺时针大旋涡,并在此大旋涡的作用下污染物往峡谷的背风侧积聚.通过对比分析峡谷迎风面和背风面上的无量纲污染物浓度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表明,湍动施密特数的改变并不影响计算空气流场,但改变污染物扩散方程中的湍动扩散率,增大湍动施密特数将减弱污染物的湍动扩散作用,使得峡谷顶部污染物外溢减少,从而导致峡谷内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值增大;只要给定合适的计算参数,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 κ-ε模型均能预测出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分布,标准κ-ε模型合适的湍动施密特数为0.4~0.6,而realizable κ-ε模型则为0.3~0.5;当取湍动施密特数为0.7(Fluent软件系统中的默认值)时,标准κ-ε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realizable κ-ε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