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2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73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994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器识以正谊明道为宗,景德镇道艺的“器”象表征,兼有礼乐人文的精神特质与“备物致用,见微知著”的伦理教化功能。“道”之行上超越在陶冶成器,利用厚生、窑口火府的烧成质地中可窥礼法之序、经世济用的生生“器”象。  相似文献   
72.
字际关系指的是形、音、义某一方面相关联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字际关系的确定对文字考释、工具书编纂等意义重大。通过对甲骨文"■、■、■"及相关诸字关系的考辨可以看出字形和字用是确定字际关系的两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3.
刘德中 《经营管理者》2009,(19):308-308
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苏湖教法"所倡导的分斋教学和主副科教学法及其所蕴涵的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是胡瑗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其课程设置、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以及知识论等方面论述"苏湖教法"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4.
水权是产权理论渗透到水资源领域的产物。水权与传统物权存在诸多共性,同时又存在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越来越表现出物权化的特征。水权物权化对水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重要作用。本丈主要在分析水权的物权性质。的角度、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5.
国内外对转轨国家的社会信用环境研究存在不同,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甄别了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环境这三个常常被交叉使用的词。并通过概念的甄别,指出了国内外研究的对接点。  相似文献   
76.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77.
先秦儒家哲学大师荀子在《天论》篇中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实现"与天地参"要"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天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天。  相似文献   
78.
热词     
废用性障碍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久坐、长期缺乏运动等问题,关节炎、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静脉曲张、眼部疾患、腰椎和颈椎疾病等"废用性障碍"开始在上班族中流行。  相似文献   
79.
【编者按】自网络技术应用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冲浪,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等。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本期期刊接下来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着重分析了人们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舆论监督功能,从而发挥网络在社会管理(如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0.
惠栋将“事不师古,即为杜撰”与“自我作古,不可以训”作为用证原则,强调了证据的同时性与真实性。惠栋并非主张“凡古必真,凡汉皆好”,他判断证据的真实标准就是合不合乎经书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