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594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01.
李嘉图之后 ,古典经济哲学方法出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分支 ,一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一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但同时也孕育着西方经济学的危机。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对西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道德是一个综合的、能动的因素,道德因素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因素之一。人本主义伦理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对立的哲学方法,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否认马克思哲学思想中道德因素的连续性。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强调道德的进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改造,这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不能没有批判性、不能没有辩证法、不能只有"道德律令"。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道德因素,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首次科学地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主体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许多著作中都对这一基本思想作过原则性论述 ,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专门和系统地研究关于文明主体的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文明主体自身发展规律 ,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与方法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 184 5年所发生的历史观的变化必须从立场和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加以确认。从立场上来说 ,发生了从历史的整体立场到发生学立场的转变 ;而从与此相关的逻辑上来讲 ,人类历史发展中人的发展的主体逻辑也彻底地被人们物质生活的关系逻辑所代替。同时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虽是一种历史决定论 ,但这种历史决定论并不是历史目的论。为了研究与表达历史 ,马克思发展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方法 ,即抽象与综合的具体统一、区分历史差别以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章衎 《学术研究》2022,(3):36-42
马克思对“具体”问题的解读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他曾经把“具体”当作经验具体和历史具体来理解,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他将“具体”提升为“具体总体”来加以把握。对马克思来说,只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的具体化转变和转型,才能通过理论思维再现的方式,将具体总体观的哲学内涵理解为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之总体性的具体呈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具体总体观的本质,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在资本逻辑批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107.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偏重"物化"观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强调了"生活"的本源性和生活与生产的互动生成关系,从而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因此,生活、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生活的生产"命题构成最具解释力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架构.发掘马克思"生活的生产"这一重要理论思想,对于重构科学的社会理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的新型现代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在柏拉图主义传统中,"记忆"是个指向过去的词,并且被限定在意识层面和同一重复的死胡同里;先验主体之宏大叙事的确立,取消了记忆的历史性作用.思想之具有历史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传统哲学.后尼采式的"反讽"突破了过去--记忆、现在--思想、将来--预知的藩篱,它唤起的是一种没有起源、没有历史演变关系的记忆.本雅明将历史唯物主义修正为对所有可靠记忆加以质疑的反记忆,为其一种创世主义的革命张目,并与一种非机械的马克思主义构成对话.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创新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创新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形成了一个执政党建设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赋予了每一个代表以新的内涵 ,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0.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