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6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11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11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1017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张玉能(1943-),男,汉族,祖籍江苏南京市。1962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67年11月毕业。曾任大冶冶炼厂子弟中学、铜绿山矿子弟中学语文教师。1981年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蒋孔阳教授,专攻西方美学。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1996.10—1997.10,访学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师从安东尼·格拉夫教授。  相似文献   
82.
教授治学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化、历史等多种原因,当前教授治学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作为高校"宪章",大学章程是破解困境的有力"武器",是教授治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大学章程要厘清大学与政府关系,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教授治学创造前提条件;要厘清高校内部治理各权力的边界,去行政化,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共舞;要回归学术本位,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确保教授治学及学术权力的实施有切实的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结构和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朱秀英教授在主持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中,凭借坚实的理论素养、深邃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由无产阶级转变为革命阶级、由革命阶级转变为执政阶级的脉络,并对  相似文献   
84.
郑集教授出生于1900年,中国生化学奠基人、中国营养学创始人和中国衰老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理事长,是世界最长寿的教授。  相似文献   
85.
86.
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自然想到上医院。可事实上,人体具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这种自愈力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某种程度上,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轻度“三高”当机体内出现多余的垃圾废物,人体会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将其清除。比如肝脏、肾脏都可以为身体排毒;体内积聚了多余的脂肪热量,通过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就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87.
邱华栋的<教授>和阎连科的<风雅颂>是表现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状况的两部长篇小说,二者均以古典主义立场观察现代知识分子的行止,呈现了物质和权力如何腐蚀知识分子的灵魂,从而使其走上异化之路的可怕图景.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两篇小说给出了绝然不同的答案:<教授>试图给人指明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而<风雅颂>则既是一曲知识分子回乡无望、救赎无门、反抗无力的哀歌,又是一篇知识分子无处诉说孤独的心灵愤书与绝望神话.  相似文献   
88.
89.
李开复 《可乐》2010,(2):26-27
我无法忘记1990年夏天那次到加州的情景,那时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身的安稳,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做研究。但是,苹果公司希望我放弃这一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说的话。  相似文献   
90.
中国研究源于美国需要 孙中欣(以下简称“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正好是60年。从这60年中国走过的道路来看,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天进行反思:一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研究这些年来经历了哪些变化?二是中国60年的发展道路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启示?我想请您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