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运,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体现出反封建的文学启蒙精神.林海音也由此成为台湾女性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2.
薛安泰 《中州学刊》2003,2(3):18-21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并在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主要表现在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建立退休制度 ;解放思想 ,恢复了无产阶级领袖是人不是神的本性 ;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 ,推进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 ;致力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铲除封建主义生存的土壤 ;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的“人治”遗风 ,实行依法治国。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辱和挫折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探索的年代。林则徐开创反殖民侵略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到孙中山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林则徐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24.
袁枚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态度与他对乾嘉考据学风的态度紧密相联.他没有主张诗歌要绝对排斥考据,认为只要适量和切入得好,考据可以入诗,考据诗也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反对将大量考据内容放进诗中,反对以考据家的眼光来评诗、注诗.他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不仅维护了"诗本性情"的审美传统,也是对以"经术"和"文治"相标榜的封建专制文化的鲜明抵制.  相似文献   
25.
新文学视野中的三次“新市民小说”高峰假如从新文学的视野来看待所谓“市民小说”,当以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人的横空出世为代表。为什么要限定在“新文学”的视野中?因为只笼统地说“市民小说”,会引起无穷尽的追问:明清的大量通俗小说为何不能算?近代以降的大量鸳鸯蝴蝶派小说为何也不能算?乃至于宋元时代的话本、民  相似文献   
26.
27.
《桃花源记》的光辉在于它有进步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一方面具有反封建性 ,另一方面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而使该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28.
从知行辨证发展关系观照近代史历程是一个恰当的角度。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目标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民族前途命运的第一个真知识。以劳工阶级为依靠进行反帝反封建是中华民族获得的关于近代史的第二个真知识。中国共产党是近代史两大真知识的坚持者,因而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思想意义主要在于对近代史革命经验作了总结,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现当代史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现当代史的任务应是发展与增强“民族、民权、民生”。  相似文献   
29.
李正华 《中华魂》2014,(4):42-45
正1949年10月1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圆了民放解放、国家独立的百年梦想,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以牺牲二千万人生命的代价,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空前统一的新中国。建国之艰难,绝非言语可  相似文献   
30.
冯光 《社会科学家》2001,16(2):89-92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更是当时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和为官从政的实践活动都反映出了敢于反对封建专权,提倡宪政,平等和真情思想,含有民主意识的色彩,与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潮有共通的地方.起到了历史性的启迪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