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陇右地区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风采和文化个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为陇右地区打开了东西门户,以及唐前陇右地区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等等,促进了唐代陇右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及丝绸之路上流动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为唐代陇右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底色、肥沃的土壤。唐代陇右文学在先秦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胡汉交汇,理性与感性融合的特征。陇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地域风情,无疑为唐代陇右文学注入了刚性之美,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北国风"。  相似文献   
282.
象勾联着食,触发身体的生命活动,必然引发身体审美。语符化的文本生活是虚拟化的饮食象生活,文本审美在实现虚拟化的社会实践的同时,使个体身体走向社会身体。文本审美的象体验需要身体的参与,这就使其回到身体自身,从而又实现了身体的自我确认与个体生命的自我张扬。之象指向生命本源,故身体审美就是体验本源身体,体验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283.
周甲辰 《兰州学刊》2006,(7):67-69,72
司空图“外之旨”说所涉及的不是诗歌意境的特点,不是读者再创造的问题,不是反常合道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从唐代的整体文化背景和诗歌理论发展的脉络出发,从司空图生平和思想的实际出发,从“外之旨”诞生的具体语境出发来分析,“外之旨”中的“旨”就是道,“外之旨”也就是外之道。它体现了司空图融道入,结合滋说与明道说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84.
国内对于王船山诗歌的英译研究极度匮乏,在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作为湖湘历史文化名人王船山的诗歌翻译研究亟待译界重视。文章以"象论"为视角,析评并试译了其诗作《重登双髻峰》,探讨并指出"诗"传递的四种途径,即:心理移情以现"情"、意象投射以现"画"、人称择选以现"意"、韵律保留以现"韵"。  相似文献   
285.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热”,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新鲜的文化现象。作为一部“生活教科书”和“心灵启示录”,其突出的优点是:(一)强烈的“人生”,即以作家眼光看历史人物;(二)浓郁的“文化气”,即给文学创作以文化底蕴;(三)明显的“学者风”,即借语言操作显学者风度。  相似文献   
286.
“港”、家、都市是港区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港区经济的同时,积极促进港区文化建设,是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围绕“港”字做文章.本文试就新兴港区的文化定位及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87.
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 ,包天笑的长篇小说《留芳记》和《上海春秋》是两部重要作品。《留芳记》侧重于对民国重大事件与人物的描写 ,在艺术手段上类似于曾朴的《孽海花》;而《上海春秋》则相当细致与准确地记录下十里洋场上海的种种罪恶。两部小说一反包天笑作品拖沓、松散的缺陷 ,结构紧凑 ,艺术性强 ,不愧是包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88.
历代文人不懈地探求诗词成功之本,先后经王充、曹丕、萧统、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谢榛、王士祯、王夫之、王国维等人一代代不断地辨析、继承、扬弃、升华,已初步探明要写出好诗,诗人必须达到物我两忘、间不容声,无须审辨探求,而诗情盎然满怀的境界———这即是写出成功诗篇之本  相似文献   
289.
"诗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以""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说"与"晚唐异"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是为其"诗说"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