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28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773篇
社会学   223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在灵动的课堂上,自由地采撷心灵的收获,进而更好地探索和践行其诗意的人生,不断地享受着语文教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2.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具体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提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3.
宽容     
宽容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千万不要把宽容看作是胆小如鼠或者无能的表现,宽容其实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我认为做人一定要宽容。  相似文献   
104.
以牟森、孟京辉、林兆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剧坛,在20世纪以来世界性拒斥剧本潮流的影响下,率先消解了剧本的中心地位,同时确立了导演中心体制.孟京辉的拼贴模式、牟森的"变演为做"、林兆华的经典重构、张广天的"材料戏剧"等,共同突出了导演意志在话剧作品中的重要价值.导演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然是可喜的现象,然而,对"说什么"的轻视与对"怎么说"的强调,却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先锋话剧精神品质的暧昧与模糊.由此,"形式大干内容"成为先锋话剧的新病灶.  相似文献   
105.
刘锦 《科学咨询》2008,(4):21-22
一、开展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营造和谐的氛围 结合学校开展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班级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06.
这是一个分工愈来精细的世界。像链。你只是其中一环。不管你有如何出色,不管你的位置有多重要,你仍然是其中一环。你代替不了任何人。环环相扣才构成链的本身。我指的不仅是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7.
系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系之长的系主任,要行使好自己的职权,发挥好作用,就必须在思想上先给自己定好位,然后要明确自己的权限,提高自己的个性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代文论"溯源"品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在它的整个发展中,往往表现出溯源到原点的特性。这是其理论个性的表现,历史回转的学术视野、独具个性的理论溯源、当下性的批评实践。但其理论释义的反复性、术语互释的含混性及其复古倾向,使其存在创新乏力的缺陷。文章希望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具体剖析,有助于形成当代文论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9.
《老年世界》2007,(9):46-47
每年,我国都会有上万项科技成果诞生,其中真正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也不过百十余项。超微粉通心络胶囊——这一与健康生命息息相关的创新药物,便在这百十余项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0.
现代艺术哲学关于艺术本质的讨论,实质是以"好艺术"为前提的.因而对优秀艺术品质的理解,仍然是后现代艺术哲学难以超越的基本命题.虽然理论无法得出一种盖棺论定式的结论,但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文本解读,仍能为批评留下诠释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艺术杰作并不是思想观念的结晶,而是经验生活的沉淀.认识这点对于今天的艺术文化建设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