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00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51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3240篇
社会学   22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本文试图勾勒出先秦至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变化的历史流程与美学指向,并在此背景上澄清山水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中国艺术中对自然的认识,从先秦历晋宋再到唐代,经过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作者侧重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指出从晋宋到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满足自然景物的外在形式,到探究山水的内在意蕴与意趣;由物我并峙.转变为物我交融,情景合一;就美感认识层次而言,由属耳流目,极视听之娱,上升为怡神悦志,通过礼赞自然,获得对宇宙人生的审美顿悟。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认为由于地狭人稠,需大于产;均田不均,末业胜本;杂役繁重,无力耕作;灾害频繁,碾硙争利等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唐代前期关中供粮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33.
当代生态关怀从浅层向深层发展,形成了深层生态理论.深层生态理论在其构建中向东方文化寻求资源.在对当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概括基础上,对于东方文化中的佛教文化进行深层生态资源上的挖掘,对其深层生态的实践也进行探讨,对已有的深度生态理论和东方佛教文化之间进行进一步地沟通,以期增进一个适合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生态保护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34.
寺庙的禁忌     
魏斌 《现代交际》2003,(10):9-9
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无论行走在名山大川还是 山野乡村,几乎到处可见佛教的寺庙。旅游的时候,你 还要接触到许多烧香拜佛的人。那么,多了解一下佛 教方面的知识和禁忌应该是没有坏处的,至少可以减 少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磨擦。 佛教在公元6世纪左右创立于尼泊尔的南部地 区。其创始人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他被众多佛教徒 称为“释迦牟尼”,其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是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约有3亿人左右,主要分 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一带。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 小乘佛教,二者在教义、教理、修行的目的和方法等各 方面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35.
送人赴任之作,在唐代别离诗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盛唐人的这类诗歌,往往忽略了别离之伤情.反之,晚唐却固囿于这一伤情,并将此进一步深化,深化的结果,就是诗歌中闲情的泛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晚唐文人大范围接受佛道思想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6.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面对当代中国雕塑 ,我们不能不对中国现、当代文化予以相应而必须的关注 ,而这种关注也不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对象化的认识活动。身处其中的情境 ,使言说者不可避免地在叙述行为中带着自我省思的性质 ,也正因这种自我省思 ,所以把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问题描述出来 ,作为对雕塑和艺术当代问题进行思考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38.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9.
梁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的奉佛君主,并且在位期间曾经发动并组织了针对范缜《神灭论》的大规模批判。然而,关于梁武帝所主张的神不灭论,以往的研究较少从梁武帝自身的佛学和儒家思想背景出发来加以深入考察;而如果联系梁武帝的《立神明成佛义记》,就会发现其神不灭论的真实意义在于强调因果理论,并以此在伦理教化方面融合儒释二教,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