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明代诗学以格调说为中心,对中国诗歌的美学结构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就是巨大的。为理清格调说的理论内含,必须对其理论来源进行研究。本文对明代前期——格调说的形成期理论的衍变进行了分析,汰去旧说对《唐诗品汇》的误解,着重论述《唐音》的音律正变理论对于格调说的导引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震亨是明代精通唐代诗学且卓有成就的一位著名批评家。胡震亨批评唐代乐府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唐音癸签》一书中。胡震亨对唐代乐府诗的批评,方法以“专论类批评”为主。在批评对象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乐府进行了重新定义;二是对唐代雅乐及诗乐关系进行了系统观照;三是对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乐府涛进行了具体品评。认为李白是唐代“乐府第一手”,杜甫则以新乐府见长,并以“尽道胡须赤,又有赤须胡”对二人的乐府诗成就进行了喻比。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的诗歌与诗论在唐诗中具有早、全、新的特点。所谓“早”即王昌龄的诗歌创作在开元 2 2年前 ,已名满天下 ,成为唐音的先导。所谓“全” ,即王昌龄的诗歌题材多样 ,体裁全面 ,结构新颖 ,体现了丰富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所谓“新” ,即王昌龄的诗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创造革新 ,并在《诗格》中提出了“情景理相兼”、“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抒发真情实感”的创作理论 ,从而对传承初唐与盛唐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奠定了王昌龄在唐诗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元代诗坛"宗唐"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人"宗唐"的理论,大致可分为唐诗风雅论、江西诗派唐诗观之余响、宗唐复古论、唐宋因革论、学唐创新论等五个方面.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杨士弘的<唐音>是元代两部研究唐诗的重要著作.出于对"唐音"的追摹,关于诗法的探讨一时也蔚然成风.众多的观点,众多的诗学著作,汇成了整个元代诗坛"宗唐"的洪流.  相似文献   
15.
韩愈在文学史上不仅为中唐名家,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他本人为元和文坛的领袖之一,在创作实践中其诗文内容、功能、风格、技巧诸方面多有新变和开拓:诗歌的应用领域空前的深广;诗文风格趋向世俗、深微;援文入诗、诗文互补。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在唐音变化中的关键作用;而韩愈诗文在宋代的广泛流播、以及韩愈在宋人中所引起的巨大影响和争议,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他在唐音向宋调转变过程中的承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指导下,宋祁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由"唐音"到"宋调"的过渡.与其兄不同,其诗更显"宋诗"的特色.在诗歌内容方面,他对内心世界"怨愤"的抒发,开拓了宋诗题材的表现内容.诗歌风格方面,由早期的绮艳转向晚年的沉郁、奇涩.宋祁很快抛弃了早年诗中的浓辞丽藻,而代之以奇字俗语.在艺术表现上,其诗善用典故、意象以表现深沉的情感,同时也不乏直抒胸臆之句,充分体现出其诗的过渡特色,为宋诗另开"精工"一路,这对后代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宋西昆体后期诗人胡宿有独树一帜的诗学观,他提出“状物无遁形,舒情有至乐”的创作纲领,赞赏“天质自然美”的“平淡”诗风,更推崇胸纳云梦笔走风雷的诗人诗作。他的诗在对西昆体的继承中开拓创新。其边塞题材之篇情调昂扬豪放,音韵铿锵,确是盛唐遗响;山水诗与田园诗意境清逸旷朗,诗情画意浓郁。颇为历代诗论家称赏。  相似文献   
18.
皮陆诗歌既上承"唐音"亦开启"宋调".从皮陆生活的特殊时代背景,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皮陆二人的性格特征,后人对二人诗歌的继承、评价,以及皮陆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清楚地见出皮陆诗歌中所蕴涵的"唐音""宋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唐宋诗之异及其由此带来的唐宋诗之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具体说来,唐宋诗的异趣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审美风貌等方面。而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宋代社会环境和诗歌自身发展趋势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宋诗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内外各种因素的"新变自得",我们不应当以单一的艺术标准来评价唐宋诗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晁冲之为人豪华自放,倜傥不羁,主体人格高扬,崇尚盛唐诗歌的风骨气象,发而为诗,有两种面貌:一为宋调,一为唐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由宋调向唐音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